Sunday, May 27, 2007

起初 (創 1)「開天闢地系列之一」

起初(創 1:1-2:3)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有一天,一群科學家聚在一起,他們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後決議,人類經過漫長的學習進步後已經不需要神了,所以他們推派其中一位科學家去向神說,人類已經可以離開神自立了。

那位科學家來到神面前說:「我們已經決定不再需要您了;我們既能複製人又能造出巧奪天工的器械,該是您休息納涼的時候了。」

神很有耐心又和藹地聽著那位科學家述說。當那位科學家說完之後,神說:「很好!不然這樣好了,我們來比賽『造人』。」那位科學家欣然回答:「太好了!沒問題。」

但神說:「我打算按我從前造亞當時的方法造人。」科學家答道:「當然沒問題。」說著就彎腰手裡抓滿一把泥土,神說道:「不對,不對,你應該用你自己的泥土才對。」

神是自有、全能、又有智慧的那一位。神所為我們創造的世界是精巧、美麗、又豐富的。這個世界是個既美麗、奇妙、又實在的樂園。「世界真細小」這首歌就表達了這個想法,歌詞大意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充滿歡笑與淚水的世界。
也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憂慮的世界。
既然我們有如此多的共通點;
該是我們明白,畢竟這是個小小世界的時候了。

神是怎樣創造世界的?祂是用什麼造的?並且為什麼祂賜給人生命?

神自渾沌中創造世界
1起初,神創造天地。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5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 1:1-5)

在第一天的創造裡,神造了光,並且神看光是好的(創 1:4),「好」這個字在每一天的創造中都出現。這個世界的條件與性質都互相配搭,恰到好處。

大英百科全書說:地球是一個適合生物棲息的星體,因為它有固態的地殼、充足的水、及含氧氣的大氣層。地球幾乎是一個正球體,它赤道的半徑稍大於6378公里(3963英哩)。地球的磁場更保護了地球免受離子化氣體所形成的太陽風(造成太陽上的磁洞)的直接影響。1

地球巨大的體積確保其內部的熱能不致散失,因此地球在地質方面仍是相當活躍。並且,地球的地心引力使它能擁有相當厚的大氣層及廣大的海洋。地球距太陽約九千三百萬英哩,這個距離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介於水的冰點與沸點之間,恰好適合生物生存。因為如果太熱了,我們就變成了燒烤肉,但如果太冷了,我們又變成了冰棒,所以一般地球表面的溫度是最適宜的。

地球的自轉軸傾斜23.5度的結果形成了四季,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地區,每年冬天人們都可以享受滑雪、溜冰的樂趣,但有時也難免要忍受天寒地凍之苦。

地球像個陀螺一樣地轉動著。它自轉的速度就像一艘巨大的太空船以每小時六萬英哩的速度前進。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 1:2)

要是沒有這位造物主,一切都將是渾沌未開,停留在混亂、空虛、與黑暗的狀態中。沒有形質、實體、區別或特質、時間或空間,一切仍是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法預測。我們通常說這就是渾沌、混亂、失序、或災難。

要是沒有這位造物主,地球將是一個充滿黑暗、敗壞、死亡、與破敗的地方。但神親手創造之後說這一切都是好的。德瑞克(Derek Kidner)說到:「在神的創造裡沒有衝突,也沒有衝突的可能性;這全是因為這位無微不至的神,親自賦予每一樣事物他們的價值、地位、與意義。」3

神是怎樣創造的呢?聖經告訴我們,是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祂並沒有用任何素材施行創造-這是祂留給人類的工作;祂憑空創造世界。告訴我們:「在神的兒子裡,萬有靠祂而立,一切也是藉祂而造、為祂而造的(西 1:16-17)。並且,神的靈像鴿子一樣運行在水面 上,參透萬事(林前 2:10),賜與人生命、氣息、與活命(伯 33:4、詩 104:30)。」

人只能發現而不可能發明東西

神完成創造世界之工
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 1:26-27)

神在造人之後,對創造所做的宣告是什麼(創 1:31)?這與祂造其他生物之後有什麼區 別呢(創 1:25)?神說甚好,並在第六天的創造結束後歇了祂的工,這代表著人類的被 造為創造、神的工作與運行劃下了完整的句點。

但人類到底有什麼特別的,使得這第六天的創造之工被稱為「甚好」呢?

有一回,一個人將人比作一座「人類機械」。他說:人的腦是所有動物中最複雜。4

人體由七十五兆個約兩百種不同的細胞組成。5 並且,每一個人的遺傳基因、指紋、與相貌都各不相同。一個人在正常的情形下,一天吃3.25磅的食物,皮膚蒸發1.43品脫的水分,喝2.9磅的水,睡覺時平均翻覆25-30次,移動750個主要的肌肉,呼吸23,040次,說25,000-30,000 個字的話。我們的心臟一天平均跳103,689下,運用7,000,000個腦細胞,血液流動達
168,000,000英哩之遠。

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 1:27)

人類具宗教本能,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他與神、其他人、甚至他所處的世界均息息相關。
人按神的形像被造(創 1:27),說明了人是有靈的活物,我們應該敬畏神;而神也將一 些像愛、真理、智慧、聖潔與公義等等的屬性賜給我們。聖奧古斯丁說:「神,你為自己造了我們。神啊!我們的心只有在你裡面,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息。」

人類也是一種群體的動物,神造男造女(創 1:27)。神要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其他人的身 體、異性的身體,有一種健康正確的態度。人是有男有女,彼此息息相關、相互需要、相互安慰。
人類也是一種有責任心的動物。他治理萬物。人類被造在自然之中,又在自然之上,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但又有所區別。6人雖不像其他動物、岩石、或樹木,但我們也有相同之處,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只是在大自然中找不到其他可與人類相比的受造物。

神創造又委任世界
2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3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 2:2-3)

神定第七日為聖日,我們在這日休息並分別為聖(創 2:1-3)。安息並不是放鬆、不做事 、 或睡覺的意思,而是安靜,歇了事務、行動或工作,特別是為了重新得力。

一位猶太拉比(Sidney Greenberg)說聖日與假日是有這樣的分別:
在假日我們可以將責任拋諸腦後
在聖日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責任
在假日我們盡情放鬆自己
在聖日我們努力儆醒保守
在假日我們嘗試停止大腦的活動
在聖日我們尋求使靈魂重新得力
在假日我們盡情隨心所欲
在聖日我們尋求神的充滿
假日改變我們的心情,聖日改變我們的心靈
假日嬌縱我們的肉體,聖日滋潤我們的靈魂

一個人休息後可以準備好面對另一天的來臨,走更遠的路,也對他身邊許多的人大有好處。只有工作而沒有遊戲反使人遲鈍,但週末狂歡使人週一無精打采。真正的安息是花時間在神面前反省、省察自己的生命,並使身體、心靈都得到充分的更新。

結論
神為你我創造了世界。沒有了神世界是一片混亂,人類也不會存在,更不可能有安息。雷恩(Ray Stedman)說:「有神才能使人的生命完全。要是沒有神,你不可能真正認識你周遭的世界、你自己、你的鄰舍或是神。離開神人類無法為自己找到任何答案,因為背離神的結果就只剩悲慘、煩惱、黑暗、徒勞、空虛與厭倦-這些都是因為人試圖背離神的結果。創世記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回轉信服神,我們會在生命中的每一層面得到神的幫助、健壯的靈命及喜樂。」7
神的創造顯明了祂無比的能力、萬物奇妙的秩序,及祂對人類的關愛。所以讓我們存感謝的心、有規律地、有意義地、有創意地、並謙卑地度我們在世上的日子。
附註:
1. http://www.britannica.com/bcom/eb/article/4/0,5716,108974+1,00.html
2. Tom Williamson, Understanding the Earth (Morristown, NJ: Macmilli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4), 8.
3. Derek Kidner, Genesis (Downers Grove, IL: Tyndale Press, 1967), 47.
4. http://www.britannica.com/bcom/eb/article/9/0,5716,42389+2+41468,00. html
5. http://www.britannica.com/bcom/eb/article/9/0,5716,42389+2+41468,00. html
6. Derek Kidner, Genesis (Downers Grove, IL: Tyndale Press, 1967), 50.
7. http://pbc.org/dp/stedman/adventure/0201.html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1-something-out-of.html

穹蒼為界 (創 2)「開天闢地系列之二」

穹蒼為界(創 2)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1997年三月,蘇格蘭的黛莉(Dolly)成了當地新聞頭條消息。誰是黛莉呢?原來黛莉是一隻羊。在蘇格蘭的羅斯林研究院(Roslin Institute),科學家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嘗 試用成年綿羊的一個細胞去複製出一隻羊,而在他們複製出達利之前,他們已經失敗了277次。時代週刊宣稱,黛莉簡直就是牠母親的複印本,是人類從實驗室裡製造出來與牠母親完全相同的孿生羊。1
創世記第一章告訴我們,神自空虛渾沌中創造世界,人類也是神所創造的,並且人類是神創造行動中的榮冠、顛峰、與瑰寶。神看祂所造的一切都「好」,但直到創造了人類之後創造之工才算完滿,因為第一章第31節告訴我們,神只有在創造了人類之後才看這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創世記第二章告訴我們,在神原本的設計中,只有穹蒼才是人類的界線,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無一不在人類研究探尋的範圍內。聖奧古斯丁就說過:「雖然人類的好奇心遍及深深的海洋、滾滾的流水、與浩瀚的天際,但人類卻常常忘記在這些神奇的受造物中最奇妙的就是人類自己。」

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看神是怎樣造出美好的你和我,又怎樣豐盛地將各樣美好的事物賞給我們,更給我們清楚的方向好跟從祂。

人是有靈有體的動物
1天地萬物都造齊了。2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3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4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5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 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6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 遍地。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 2:1-7)

首先,你和我一樣都是有靈有體的動物。我們不是來自外太空的,因為神造我們既不用星塵、月光,更不用流星雨。聖經告訴我們,神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的,套句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裡的說法:「人乃是用一堆不值錢的黏土造的。」所以,每個人的肉體都要經過三個過程,那就是:疾病、死亡、與歸於塵土。

你曉得還有什麼是用塵土造的嗎?第二章第19節告訴我們,是其他動物!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也是動物之一。

在一個猶太人的故事裡說到,一位國王考問先知以利亞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神為什麼造人類?」以利亞回答說:「神造人的唯一理由是,使人得以盡心服事祂,因此祂可以因人們及他們的後代而喜樂,直到世界的末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全能神創造其他的動物?」以利亞再次回應道:「當人們生養眾多之後,他們開始崇拜太陽、石頭、及木刻的偶像。人們終日思想著惡事,結果死亡臨到他們,並且他們的行為大大地考驗著神的耐心。」「當時神觀看世界上祂所造的一切動物,神說:『人與動物都有生命。人與動物都有魂魄。人要吃喝,動物也要。所以人也是動物之一,並不比其他動物強。』」「隨後全能神的怒氣立刻平息下來,並且不下手毀滅人類。因此我們曉得,神創造各樣動物,讓人們有個比較,好提醒自己應該謙卑。」

有人說我們的父親是亞當,祖父是塵土,曾祖父是空虛渾沌;但事實上,我們不只是出自塵土,不僅是動物,人類也和其他動物一樣,有兩性的分別。那麼,人類是怎樣與動物有所區別(創 2:7, 19)?雖然其他動物也有生命的氣息(創 7:15, 22),但是神親自將生命 的氣息吹進人的鼻孔(創 2:7)。神將祂的靈與氣息放在我們裡面(伯 34:14-15),所 以我們有著靈性上的渴慕,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 17:28)。

人類作為有靈性的動物,他思索生命的來源、生命的目的,並且試圖掌握自己的生活。動物並不會敬拜或是侍奉它們的創造者。漫畫明星小狗史奴比,有一天趴在牠的狗屋上頭垂下望著地面,接著牠起身、轉個身,最後四腳朝天地躺著,牠想著牠自己:「我的生命沒有目的…我的生命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意義…但我竟然是快樂的…天啊!我做對了什麼?」

當神創造人類時,一切無邊無際。並且,人類不只是有靈有體的活物,人類也是有才能有智慧的活物。

人是有才能有理性智慧的動物
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 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18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 幫助他。」19耶和華神用 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 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創 2:15-20)

工作勞動是人類犯罪墮落後的懲罰嗎?在歐洲的民間傳說裡就說:「伊甸園是一個流奶與蜜並且不用勞動的地方。」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吉斯(Daniel T. Rogers)論到歐洲人 曾說:「對歐洲人而言,工作就像又無聊又費勁地在頑梗的土地上墾殖。它象徵著人類被生活的需要所羈絆,人類不是真正自由自在的。」2

我一位住在澳洲的朋友告訴我,當地的人每逢週末便拖著他們的船湧向海灘,金錢是沒辦法驅使他們在週末工作的。這正像一個常見的汽車保險槓貼紙所寫的:「星期五到了嗎?」

不對,我們需要工作勞動(創 2:8-9, 15)。伊甸園是個樂園沒錯—它有豐富的物產 (2:8)、茂密的林木(2:9)、潺潺的河流與小溪(2:10)、並出產各樣的寶石(2:
12)。人類住在裡面是應有盡有,但工作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是在神原本的計畫裡的。一位58歲的婦人曾說:「只要作丈夫的不一天到晚待在家裡,那有婚姻不能維持下去的。」3

為什麼要工作呢?藉著工作,我們發展潛能、學習與人相處、並將勞動所得獻給神。
人是有智慧的動物。神並不是創造我們做機器人,我們有自由選擇要不要順服神,要知道選擇不順服的結果是頗為慘痛的。神創造你和我,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個性與脾氣。

16-17節說:「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17只是分 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 2:16-17)

神信任祂所造的人類,祂給他們行善的自由,並勸誡他們要勉力向善。雖然有些事是不可做的,有些事則可隨心所欲,重點是我們必須自己決定什麼是最合適的。

此外,給各種動物命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19節告訴我們:「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 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創 2:19)

比方說,你知道非洲鱷魚(crocodile)與美洲鱷魚(alligator)有什麼區別嗎?海水龜
(turtle)與淡水龜(tortoise)呢?青蛙(frog)與蟾蜍(toad)呢?誰又知道原來非洲鱷魚的頭是長三角形的,但美洲產的鱷魚的頭是扁而寬的呢!還有,非洲鱷魚所有的牙齒都是露在嘴巴外面的,但美洲鱷魚只有上排的牙齒才露在外面。

你知道那種烏龜是住在陸地上的嗎?淡水龜通常住陸地上或淡水裏,它們有腳,龜兔賽跑故事裡的就是這種烏龜。相反地,海水龜一向棲息海洋中,並且有蹼可以游泳。

青蛙或蟾蜍,哪一個的皮膚是乾而粗糙的呢?是蟾蜍,並且你可以在離水很遠的地方還發現它們的蹤跡。另一方面,青蛙的表皮是光滑潮濕的,而且它們通常棲息在有水的地方。

人是有感情的群體動物
21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22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他到那人跟前。23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25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創 2:21-25)

在神還沒有創造女人之前,亞當瞭解到萬事萬物似乎還不那麼完美,因為在為一對對動物命名的過程中,亞當發覺到他似乎少了「另一半」(2:18)。亞當需要「另一半」與他同工、討論、做決定。亞當雖熱愛工作但難掩寂寞的感覺,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動物相隨,卻找不到一個伴,神是他的好朋友但神終究是神。

所以神給亞當造了夏娃,促成世界上第一宗的婚姻(太 19:3-6);夏娃成了亞當的好幫手 ,兩人總比一人強。從此兩人成為一體、心心相映,袒裎相見並不覺羞恥。倫巴德(Peter Lombard)在1158年時曾說:「夏娃不是取自亞當的腿骨所造好作他的奴隸,也不是取自亞當的頭骨好當他的主人,而是取自他的肋骨好成為他的伙伴。」

亞當是王子,夏娃是他的公主;亞當是紳士,夏娃是他心儀的淑女;他是作頭的男人,她則是使他能成為頭的女人。所謂人就是有男有女(1:27),這是一個完美的組合(1:31),男女彼此都需要對方的存在。

一位公司的總裁注意到當他給汽車加油時,一位加油站的工人與他的太太聊天聊得眉飛色舞。而當他付油錢給那位加油站工人時,他們的談話隨即停止,但當那位公司總裁回到車上準備離去時,他見到那個加油站工人揮著手並說:「很高興可以與妳聊天。」

他們離開加油站之後,那位總裁問他的妻子是不是認識那個加油站工人。她承認他們的確相識,他們上同一個中學,並交往將近一年的時間。

那個總裁嘲諷道:「哇!幸好我出現了,要不然你要是真的嫁給他,今天你就成了一個加油工人的太太而不是總裁夫人。」

「親愛的!」那個總裁的夫人回答道:「我要是嫁給了他,今天當總裁的就換成了他,而做加油工人的恐怕是你。」4

男女在感情上的的需要在婚姻關係中彼此得到滿足,但即使如此一對夫妻仍要一起學習怎樣與他們其他家人、朋友,甚至外人相處。人要離開父母的誡命不是給亞當夏娃的而是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因為他們是第一對男女,是地球上第一對為人父母的。

英國詩人唐恩(John Donne)曾說過這句雋永佳言:「沒有人可以做一個孤島,孤懸大海之中;每個人都應該是山或河,是這美麗大地的一部份。」

結論
神將萬事交託我們,所求於我們的是要順服祂。神所為人提供的是祂親自與人交通,清楚地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運用神所賜給他們的身體、心靈、與自由,神還將配偶賜給人,使人得到愛、伴侶與家庭。

你是否感激神為你我所做的呢?是否歸榮耀給祂呢?更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鍛鍊你的心智、操練你的身體,在所做的事上都盡心盡力以便榮耀祂呢?神不要我們成為一隻不用心、不動腦的懶蟲。神對我們是有許多期望的,我們有些人要成為醫師、工程師、或教師;要不然我們應該讓神使用我們的天賦、話語、或技藝。不論是藝術、科學、或那一方面,我們都應記住,就如成語說的:「行行出狀元」。
附註:
1. J. Madeline Nash, “The Age of Cloning,”Time 3/10/97.
2. Los Angeles Times 9/17/92.
3. H. Jackson Brown, Live and Learn and Pass It On (Nashville: Rutledge Hill Press, 2000), 137.
4. Bits and Pieces, 1/9/92.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2-sky-is-limit-gen-2.html

世上最大的危險 (創 3)「開天闢地系列之三」

亞當、夏娃:世上最大的危險(創 3)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兩年前當我在芝加哥時,有一回我的堂兄、堂嫂買了一盒巧克力回家。這盒巧克力並非什麼名牌,像See掇 Candy、Hawaiian Mauna Loa、或是Godiva之類的。它只是從鄰近的一家量 販店所買回來的便宜貨,品牌從沒聽過。這盒巧克力並不合我的胃口,因為它太甜,事實上它使我覺得膩。雖然我告訴我的表哥我對巧克力並不感興趣,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實在很難不注意這盒放在廚房一個角落裡的巧克力。

當我愈是注意這盒巧克力,我就愈是被它高雅的外觀、精緻的包裝、及人性化的設計所吸引。使我難以抗拒的是那晶瑩剔透的包裝盒、一粒粒沾了杏仁薄片的巧克力,更糟的是那誘人的標籤,上頭寫著「誘人的香甜巧克力。」結果我忍不住嚐了幾顆,很糟的是,它們的確只是相當普通的巧克力,並不比我以前嚐過的巧克力香、醇,或順口。

創世記第三章介紹了原罪、人的墮落,與神的恩典的教義。起初人與神是可以面對面交通的,人有舒適的住處,並且他一切所有的都合適、充足,並悅人眼目。但人並不以此為滿足,他要向神一樣,不只是跟神面對面交通而已。他要長生不老,他不要有任何規條、法則、條文的限制。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撒旦的詭計、人類的災難,及神雖因人的失敗仍然得勝。試探不是罪,而且神不試探人(雅 1:13),同時人無法靠自己勝過試探(林前 10:13)。撒 旦所用的到底是什麼技倆呢?為什麼我們愈是屈服試探,我們的苦難就愈大呢?神又是如何對祂陷在過犯罪惡中的兒女彰顯祂的信實呢?

撒旦欺騙神的子民並撒下不知足的種子
1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2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3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創 3:1-7)

有個推銷員在繞一棟建築物好一段時間後,仍找不一個停車位,在氣急敗壞的情況下,他將車子停在禁止停車的紅線區。為了不吃罰單他在車子的擋風玻璃上留下這樣的字條:「我繞這座建築物二十圈後仍找不一個停車位,但我必須趕去見一個客戶,否則我會丟掉我的工作。『赦免我們的罪!』」當這位銷售員談完生意回到他的車子時,他所最不願見到的罰單仍舊夾在擋風玻璃上,只是旁邊多了一張字條上頭寫著:「我在這附近巡邏了二十年,如果我不開你一張罰單,我會丟掉我的工作。『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撒旦最厲害的武器就是欺騙。聖經告訴我們撒但是引誘者(帖前 3:5)、說謊者(約 8: 44)、與控告者(啟 12:10)。牠十分狡猾(創 3:1),牠用言語、圖像、暗示來引誘神 的 子民。有人曾說過一個比喻,「罪如果像毛毛蟲一樣醜陋,確實是令人作嘔;但罪如果 像蝴蝶一樣美麗,那殺傷力便遠遠強出千百倍。」1

你曉得一個問題常像一把兩刃的劍一樣嗎?它可以驅使你朝正面或負面的方向去想;它也可以使你嘗試去改善環境或只是大做白日夢。聖經所記載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一個誘導性的謊言,而不是對真理的探尋。它給夏娃帶來了極大的厄運,三章1節是這樣記載的:「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那古蛇、惡者、或撒旦(啟 12:9)所說的第一個謊言是一個負面的問題。事實上,神原本 的禁令是以正面的方式表達的,「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 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 2:16-17)」。

其次,夏娃在神的話上愚蠢地加上這些話:「你們…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創 3:2-3)。」 那古蛇將神的話轉述成一個問題,而夏娃則將神的誡命加了個〝摸〞字,但又不提〝必定〞這兩個字,結果謊言就成了形:「你們不一定死(創 3:4)。」不對!絕不是這樣!簡 直荒唐!這是荒腔走調、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

「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創 3:5-6)那惡者正是利用我們感官的刺激、內心的驕傲, 與 短視的判斷來使我們掉入牠的陷阱。牠冠冕堂皇地利用我們的無知,滿足我們的虛榮與驕傲,到頭來將我們陷入脆弱、愚蠢與軟弱的境地。

人背逆神,結果收取毀滅的暴風
8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10他說:「我在 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11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12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13耶和華神對女人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14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做了這事 ,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16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 3:8-19)

背逆(Disobedience)就像放出被關在瓶裡的精靈,根本就是覆水難收。有個人去請教猶太教師,他問道:「夫子啊!我實在是做了錯事,因為我毀謗了我的朋友,我散佈了關於他的謠言。我現在對我所做過的事懊悔極了。我已經去找我的朋友向他坦承我所做的事並祈求他的原諒,結果他好心地原諒了我的過犯。我現在來求神的赦免因我觸犯了祂的誡命。所以,夫子!我來找你,看看要怎要我才能在毀謗、中傷我的朋友的這件事上獲得赦免?」那位猶太教師凝視那個人半晌之後才問他,「你看到放在我床上的那個鵝毛枕頭沒有?你拿著那個枕頭到市中心的廣場上,將枕頭劃開讓裝在裡頭的羽毛飛出來,這就是對你說壞話、做壞事的懲罰了。」那個人雖然對教師所說感到納悶,但還是照著做了。他拿著枕頭到了市中心的廣場,劃開枕頭並看著裡頭的羽毛飛出來並隨即消失在空中。然後他回去見那個教師,並告訴他,「我已照著你告訴我的做了,我拿著枕頭到了市中心的廣場,劃開枕頭並讓裡頭的羽毛飛走。現在我該已經從毀謗、中傷我的朋友這件事上獲得赦免了吧?」「不!」,他說:「你的功課還沒做完,你才剛做了一半。很好!羽毛是都飛走了,但現在我要你將它們都找回來。」

我們今天所面臨最大的危機不是愛滋病的威脅、核電場輻射外洩,或電腦系統當機,而是對罪不誠實。對更多的財富、更好的性生活、更有效的藥物,乃至更低污染的能源的憧憬都是些侵蝕我們心靈的善意的謊言,甚至有人說這些都是美麗的謊言。它所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並且他對人類所帶來的咒詛是無法消弭的,更可怕的是它的結果使人類成了這個地球上最可怕的動物。罪惡給人性帶來了四方面的傷害:背離神、內心的痛苦、與其他人疏遠,並危害大自然。

第三章7-11節這樣記載道:「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 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8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 在那裡?』10他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11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創 3:7-11)

亞當與夏娃以為它們吃了果子之後會像神一樣,結果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逃離神的面(創 3:9)。他們更經歷了他們從前所沒有的感覺,那就是懼怕、羞恥,與緊張(創 3:10),以及緊隨而來的憂愁、怨恨,與憤怒。他們逃避神、向神說謊,又將錯推到撒旦頭上。隨後他們也發現他們不再像從前那樣彼此相親相愛。

第三章12-13節說到:「12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 我,我就吃了。』13耶和華神對女人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創 3:12-13)我們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那正是:羞愧、歸咎與詭計。亞當與夏娃彼此因對方而感到羞恥(創 3:7),他們跟著開始怪罪對方(創 3:12-13),並且在隨後的日子裡注定要一直玩著兩性之間的戰爭(創 3:16)。他 們 會不斷地挑剔著對方的過錯、弱點與不完美,同時彼此也會不停地揭發、辯解與利用這些地方。

最後,連原本有成就感、愉快的及有意義的勞動也要變成無收穫、令人洩氣與漫無目的(創3:17-19),結果人們不再有時間享受反省、娛樂與彼此之間的關係。因為第三章16-19 節說:「16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 3:17-19)人們要為了餬口而勞碌終日,女 人 生產時多受苦處,而原來治理與管理萬物的工作反成了奢望、掙扎與笑柄。人類直到歸回塵土也不得滿足。

神拯救祂的子民並賜給他們一線希望
20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他是眾生之母。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22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23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24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 3:20-24)

撒旦原以為人類完蛋了,但神親自的介入,使人雖嘗懲罰的苦果,卻又經歷神帶來的恩典與希望。

我一向所最喜歡的華德迪斯奈卡通片就是「木偶奇遇記」。故事中的主人翁平諾其歐
(Pinocchio)原本只是一個木偶,因為藍色仙子的法力而賦予他生命。但這個木頭小子感到困惑,他發現自己能動、能說又能走。於是他問仙子:「我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嗎?」藍色仙子回答他說:「是的!平諾其歐,因為我已給你生命。只要你培養勇敢、誠實與不自私的品德,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一個真正的小朋友的;要緊的是你要學會怎樣分辨是非。」但不幸的是,這個充滿好奇的木頭小子結交了壞朋友,到不好的地方遊樂,並且鼻子因為說謊而變長。但雖然如此只要他奔向他那常為他引頸企望、殷殷等候的慈父,願意聽從他那忠心的好友吉米利(Jiminy)蟋蟀,並且回到正路上,他總是能得到改過的機會。

人生的旅程中有許多與木偶奇遇記的故事相似的地方。雖然人類墮落了,但神仍再次恢復人某種程度的尊嚴。夏娃得到了眾生之母的稱呼,因為她並沒有立即死掉而是活著見到她的子孫(創 3:20)。神又用獸皮作成衣服給亞當與夏娃穿,這象徵了用犧牲來遮掩人的罪。同 時普世性的救贖工作也跟著展開。14-15節告訴我們:「 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做了這事 ,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請注意,撒旦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也就是牠的眼中釘的腳跟;然而女人的後裔要給撒旦來個當頭棒喝、致命的一擊,這正不是預表耶穌基督的死所成就的救贖功勞嗎?這位將來的救贖者正是隨後整本聖經的中心。威廉史考基(William Scroggie)說:這是救贖大戲的伏 筆。一位早期教父也稱三章15節是:福音的預告。這節經文真是那要來的救贖者最有力的應許。神所做的最後一件補救工作,是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察爾斯萊瑞(Charles Ryrie)認為:「將亞當與夏娃自伊甸園逐出既是懲罰也是恩典,否則一旦他們吃了生命樹上的果子,他們要永遠活在死亡與隔絕的深淵中。」

結論
世上最大的危險就是罪,而人類最大的敵人正是自己,但神對人仍是一樣有恩典、慈愛與憐憫,並且願意赦免、拯救與疼愛他們。罪與死雖自一人進入世界,但死亡是因眾人的過犯而臨到眾人(羅 5:12-14)。並且神藉著耶穌基督向罪人彰顯祂的公義,因為「在亞當裡眾 人 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 15:22)起初的亞當具有會老朽、 衰 殘的血肉之軀並已歸回塵土;但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戰勝了死亡並從死裡復活,祂應許我們,凡信祂的終將得到一個不能朽壞的並榮耀的靈體(林前 15:44-46)。罪惡再也 不能 轄 制我們。

你是否願意接受、宣告並支取耶穌基督為我們成就的公義呢?你是否清楚自己向著罪已經死去,並在耶穌基督裡向著神活著呢(羅 6:11)?你是否已脫離罪與死的律呢(羅 8:1-2)?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 5:20-6:1) 。你是否願意尋求那當你受試探、跌倒甚至犯罪時仍能幫助你的神呢?
附註:
1. Kenneth Budd, Quotable Quotations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5), 353.
2. Rabbi Wayne Dosick, in Bits and Pieces, 7/12/1996.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3-greatest-danger-in.html

最凶惡的謀殺 (創 4)「開天闢地系列之四」

該隱、亞伯:最凶惡的謀殺(創 4)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猶太人中間流傳著一個關於耶路撒冷聖殿的位置是怎樣決定的美麗傳說。從前有兩個兄弟比鄰而居,其中一個是兒女成群而另一個仍舊孓然獨身。一天晚上,有家室的那個兄弟輾轉難眠,他心裏想著:「我的兄弟仍是孤家寡人,他不像我得享天倫之樂,不如趁他睡覺的時候,我偷偷拿一些禾捆到他田裡。」而就在同時,另一個兄弟心裏也盤算著:「我的兄弟一人要養活一家大小,他所需的花費遠遠超過我,不如趁他睡覺的時候,我搬一些剛收成的禾捆到他田裡。」結果這兩個兄弟,各自起身扛著禾捆往鄰近自己兄弟的田裡走去,結果兩人在雙方田園的分界線上不期而遇,兄弟兩人感動地彼此相擁而泣。而他們相遇的地點就是多年之後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壇所在之處。1

亞當和夏娃有該隱與亞伯兩個孩子。老大該隱是種地的而老二亞伯則是牧羊的。有人說:「罪,它不會是靜止的,一定是不停滋生蔓延的。」亞當與夏娃兩人在伊甸園裡的衝突延伸到他們的兒子,因為該隱對亞伯所獻的祭心生嫉妒。人類所犯的第一個罪是不順服神,結果第二個罪就變成了殺人;很顯然地,罪正不斷在社群裡蔓延。

神看中亞伯的祭物卻不看重該隱的;結果引發了該隱對他兄弟的嫉妒、憤怒與怨恨,並演變成兇殺湮滅證據。神所以看重亞伯的而不看重該隱的是什麼?為什麼說亞伯是個義人?我們到神面前到底要怎樣才能討祂喜悅、榮耀祂呢?

憑信心獻上
3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4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5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創 4:3-5)

古波斯帝國的創立者,西流士(Cyrus)有一回擄獲了一個國家的王子和他的家人。當這些俘虜來到皇帝西流士面前時,西流士問那個被俘的王子:「如果我放了你,你會給我什麼作為回報?」那個王子回答道:「我一半的財富。」西流士繼續問道:「那麼如果要我放了你的孩子呢?」王子回答道:「我所有的財富。」西流士又問道:「那麼如果再加上你的妻子呢?」王子靜靜地答道:「國王陛下,我會再加上我自己。」西流士深深被他的回答所感動,於是放了王子全家。當他們回到家鄉時,王子對他的妻子說:「妳沒有注意到西流士皇帝長的相貌堂堂嗎?而且他有強盛的軍隊、華麗的宮殿、繁華的城市與寬闊的街道,這些妳有沒有注意到?」他的妻子深情地望著他說:「沒有,我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因為我的眼光只注意到那願為我捨棄自己的你身上。」2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四節說明了亞伯的供物之所以被神看中的理由:「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亞伯的祭之所以比較好的原因只因為他是個義人,他是憑著信心來獻他的祭。
所謂奉獻是指獻上能全然討神喜悅的一些東西。聖經說,亞伯從他羊群中頭生的獻上脂油,這並不是說他所獻的光是脂油,而是說亞伯將他農場上最肥美的牲畜獻上。事實上,不管是獻任何一種祭物都需要花技巧、功夫與勞力。但如果還能帶著信心獻上時,它就代表著一個神聖生命、花代價的祭。亞伯在該隱之後獻祭,他並沒有學哥哥該隱的榜樣,當然不清楚神對該隱講過什麼話。

因為亞伯是憑信心獻上的,所謂信心的相反就是不信,而該隱就是沒有帶著信心獻上。所謂「信」指的是「活出」。該隱的問題正是沒有活出他所獻上的樣式。而神所要求我們的正是要我們活出所獻的樣式,也難怪神看中亞伯和他的祭物卻看不中該隱和他的祭物。揀取果子並不是一件難事,只是該隱沒有意思要獻上初熟的土產,同時要他獻出與收成相當比例作物也使他為難。
主後第三世紀的一個猶太拉比辛賴(Simlai)追溯聖經誡命的歷史發現,摩西一共頒佈了
613條誡命,其中365條說道「要…」,248條說到「不要…。」大衛王在詩篇第十五篇裡將這些誡命精簡為11條,而先知以賽亞(賽 33:14,15)則進一步將之簡化為6條,跟著在 彌迦書第六章第八節裡再進一步把它們歸納到3條:「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最後到了先知哈巴谷書,將全部的誡命歸結到一句話,那就是:「…惟義人因信得生。」(哈 2:4) 這也正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第十七節如雷貫耳的信息中心。3

該隱的不信到底從他的心裏、外表及與神的關係是怎樣表現出來的?第五節告訴我們:「該隱大大地發怒。」該隱不是沒發脾氣,或只氣一會兒,或為著正當的理由而生氣;他是大發雷霆。他的內心充滿了熊熊、濃烈、難以控制的怒氣。從外表來看,該隱拉長了臉,中文和合本聖經說他:「變了臉色」;新美國標準版聖經(NASB)則說他:「沈著臉。」總之,該隱的臉色很難看,他的臉比馬還長,因為他根本就無法忍受事情的結果不如他所預期地發展。

另一方面,神嘗試與他溝通使他消氣:「6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7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 4:6-7)或許就如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得所說的:「你也許無 法阻 止鳥從你頭上飛過,但你可以不讓它們在你頭上築巢。」4 所以,亞伯的祭物之所以被神看中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是憑信心獻上的。

愛你的鄰舍
8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9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那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10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11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12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 4:8-12)

名畫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在創作「最後的晚餐」時,他所遇到最大挑戰就是如 何去畫耶穌及十二使徒的臉。他先畫十二使徒,帶著輕鬆喜悅又敬畏的心情,其實達文西並沒有遇到太大的挑戰,但當他畫到賣主的猶大時,一股怨恨、不情願、惡毒的情緒湧上心頭。他苦思良久,想著要怎樣去畫猶大的臉,最後他想到了一個他討厭的人,一個到現在他仍憎恨又憤怒的人。達文西一想到此就覺得是報仇的機會,因此欣喜、毫不猶豫、沾沾自喜地決定用這個仇人的臉當猶大的臉。但當他要畫耶穌的臉時,他遇到極大的困難,他來來回回嘗試了幾次都不滿意,最後他不得不以那個他用來畫猶大的敵人的臉作為素材,據此畫出耶穌的臉;結果令他很滿意,因此一幅傳世經典之作就這樣完成了。5

該隱其實有相當好的機會。德瑞克‧欽勒(Derek Kidner)曾評論說:「夏娃是被引誘犯 罪的,但該隱卻是連神也沒辦法勸阻他不去犯罪(Kidner, Genesis 74)。」神顯現 、勸導該隱,要他不發怒、犯罪、固執。結果神才剛離開,該隱就誘導他的弟弟並親手殺了他。喬治‧麥道(George McDonald)說得對:「將我們的弟兄趕走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獨 佔神。」6

聖經不斷用「你的兄弟亞伯」來強調該隱與亞伯的關係(創 4:2,8)。神也接連三次用 「你的兄弟亞伯」來提醒該隱所殺的人是他自己的兄弟(創 4:9,10,11)。但該隱唯一一 次稱亞伯是他的兄弟時,卻是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該隱不提他兄弟的名,否認自己的責任,又駁斥神的問題和介入,甚至罔顧兄弟道義。

神給該隱的懲罰是明快的:「地不再為他效力,他要在地上流離飄盪,又惶惶終日不得安寧。」(創 4:12)先前亞當辛勤整日才得飽足,現在該隱再怎樣努力也難填飽肚子;結果 人們變得不得安息、不得安居、不得安適。他們連腳下所踩的地毯也不敢放心。

為什麼神看不中該隱的祭物呢?約翰一書第三章十一、十二節提供了唯一又明確的答案:「11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12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什麼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該隱不愛自己的兄弟。該隱嫉妒他兄弟的成功,覬覦亞伯得神的青睞,因此設計奪取、佔有、獨享神的歡心。有人說:「為著自己的問題而責怪別人的人根本不算唸過書,會責怪自己的算是正在接受教育,只有不責怪任何人的人才算是已經及格畢業的了。」亞伯活著的時候不是該隱的死對頭,但現在他的死卻喚醒該隱的良知;結果該隱成了一名逃犯,他要不斷哀求神的保護,躲避那些難以捉摸的敵人,甚至他連自己的影子也怕。

不停止盼望
16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17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做以諾。18以諾生以拿;以拿生米戶雅利;米戶雅利生瑪土撒利;瑪土撒利生拉麥。(創 4:16-18)

神放逐該隱過游牧生活,但該隱很快就忘記他應得的教訓,反倒定居下來(創 4:16)。四 章十六節告訴我們,「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人們仍舊是敵對神,對別人的傷痛漠不關心,並且只在乎自己的感覺。

當神創造驢子的時候,神告訴驢子:「你得勞碌終日,你要馱負重物、吃草得活,你智商不高但可以活到五十歲。」驢子回答說:「我願意做一隻驢子,但活五十年對我而言是太長了一些,我只要二十年,結果神就照他的要求應許他。」神又創造了狗並且對牠說:「你要替人類看守房舍,你並要做他們最好的朋友。不論人類給你什麼,你都吃的津津有味,你可以活到二十五歲。」狗回答說:「二十五年的壽命太長了,我只要活十年。」神也應許了他。神也創造了猴子並告訴他:「你要從這棵樹盪到那棵樹,你要做些滑稽的動作討人的歡笑;你可以活到二十歲。」猴子回答神說:「二十年太多了,我只要十年。」神也同意了。最後神創造了人類並對他說:「你是人,是這地球上唯一有理性的動物,你有智慧管理其他動物你要掌管全地並且活到二十年。」結果人回答說:「我既然是人,二十年是不夠的。好不好你將驢子所不要的三十年、狗不要的十五年,以及猴子不要的十年都給我?」神說:「好啊!就這樣辦!你的前二十年活得人模人樣,但成年之後接下來的三十年會累的像驢子一樣,肩上常有一大堆工作的壓力。再下來的十五年你的孩子長大離家,你要像狗一樣地看守房子,有什麼吃什麼。然後你年屆退休,最後有十年的時間像猴子從一樹盪到另一樹一樣,你要輪流在你孩子的家裡作客,做些滑稽的事討你孫兒的歡心。」

人們一旦隨自己的喜好生活,過著沒有神,甚至違反神心意的生活。要不了多久,肉體的情慾便充滿他們的心。這可以從該隱的子孫從一妻制(創 4:17)轉變到多妻制的這件事 上得以證明(創 4:19:拉麥娶了兩個妻:一個名叫亞大,一個名叫洗拉。)

威廉瓦德(William Ward)說得好:「一旦不在神的掌控之下,我們個個都是危險份子。」 7 該隱的第七世子孫憑雙手打出了一片天下,他們生活改善但道德敗壞、經濟富裕但內心驕 傲、文化進步但心遠離神。雅八住棚畜牧,成了畜牧業的鼻祖;他的兄弟猶八吹蕭彈琴,做了藝術工作者的開山祖師;他們的同父異母兄弟土八該隱則是個精於工藝的巧匠。(創 4:20-22:20 亞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帳棚、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21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 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22洗拉又生了土八該隱;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

當人們忙著開發自己的潛能、嬉戲宴樂,並且逞兇鬥狠到了極點;人類文明社會的進展過程再一次達到一個必然的結果,那就是兇殺、自義並自欺。(創 4:23-24:「23拉麥對他兩 個 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或作:我殺壯士卻傷自己,我害幼童卻損本身)。24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人們一旦遠離神,他對什麼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什麼都想嘗試,也沒有什麼能阻止他。

另一方面情形如何呢?存留敬虔後裔的希望就寄託在亞伯的另一個兄弟身上,他是塞特。創世記第四章第25-26節這樣記載著:「亞當又與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

有人形容希望是一道照亮黑暗的光芒。「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的作者雨果 (Victor Hugo)說:「希望就像是神的手指在每人臉上所刻畫出一道道濃纖合度的眉毛 。」事實上,只有根基於神的應許的希望才是最美好的。創世紀第四章26節說:「從塞特的子孫以後人們才求告神的名。」塞特一族代表了蒙救贖的子孫,蒙神保守的支派,更代表人類的希望。

結論
蘇俄名作家妥斯托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說過:「如果神不存在,是非便沒有標準。」人類只要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定會為自己而活並依從他心裏的謀畫、肉體的欲望及雙手的能力。他豈會明白只有過信心、彼此相愛並時時仰望神的生活才能討神的喜悅。
你的情況又如何呢?你今天帶到神面前的是什麼樣的祭物呢?你是存怎樣的心到神面前的呢?先要有憂傷的靈(詩 51:17),其次要與弟兄和好(太 5:23-24),再來是凡事感謝神(詩 50:23),又要樂善好施(來 13:16),更要過成聖的生活(羅 12:1)。

你是否帶著一顆憂傷痛悔的心到神面前呢?你有沒有與你的弟兄們和好呢?你是不是在每件事上感謝神的供應保守呢?你常常行善事樂於捐輸嗎?最後,你是否獻上身體當作活祭,過聖潔、討神喜悅的生活呢?
附註:
1. Paul Lee Tan, 7,700 Illustrations (Garlan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 3214.
2. http://www.sermonillustrations.com, “sacrifice.”
3. Paul Lee Tan, 7,700 Illustrations (Garlan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 1495.
4. Dallas Willard, Spirit of the Disciples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90), 117.
5. Kenneth Budd, Quotable Quotations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5), 173.
6. Carroll E. Simcox, 3,000 Quotations on Christian Themes (Grand Rapids: Baker, 1988), 8.
7. Frank Mead, 12,000 Religious Quotations (Grand Rapids: Baker, 1989), “God.”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4-murder-most-foul-gen-4.html

與神同行 (創 5)「開天闢地系列之五」

以諾:與神同行(創 5:21-24)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有一回我和我的好友胡翼權牧師在網際網路上閒聊,我問他:「我正在研究以諾,你想我應該怎樣向我的會眾介紹他呢?」。一陣沈寂之後,我的電腦螢幕上出現這些字眼:「以諾是我們同工會中最年輕的兩位同工中的一位,他是本教會出身,今年26歲。以諾是〝穩定〞的意思,這個字在希伯來文的字根中,與〝阿們〞有關。或許他的父母是希望他〝穩定〞跟隨主耶穌,我也肯定會為此禱告。」

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所記載的十五位信心英雄裡面,創世記裡所記載有關於以諾的故事要算是最短的。我們雖很少提及以諾的故事,但是每當人們說到以諾,眼光中無不充滿盼望的光芒。和其他人一樣,我也有一堆理由不去講以諾的事蹟,事實上,在過去十年當中,我在講道中僅僅提過以諾兩次,而且兩次都是略略提到而已,因為關於以諾的經文太少,神學上不容易說明,真要講得好實在不容易。

一個上主日學的小女孩是這樣形容以諾的:「以諾是一個學習與神同行的人,他與神常一起走很長的路。有一天他們又在一起走了很遠一段路,神說:『嘿!以諾,我們走太遠了,你要走回去還要很久的時間,不如到我家坐坐好了。』於是他跟著到神的家去了。」1

「與神同行」這句話事實上代表一個豐盛的生活,一個與神親密相交的團契,一個完美屬靈經歷。聖經中另一個有這樣經歷的人是挪亞(創 6:9),他是以諾的曾孫,在以諾被提後 69年出生。以諾被提昇天的神學含意是相當重要的:亞當和夏娃被從伊甸園趕出來,生命樹有基路伯看守;創世記第五章的家譜中又一再重複著「就死了」的字眼,來強調人類的下場。在這章裡面記載著人類第一個完整的死亡記錄,從亞當起一共包括以諾以前的六代(創 5:5, 8, 11, 14, 17, 20)和之後的兩代(創5:27, 30),除了以諾之外全死了。以諾 非但 沒死,聖經作者對他的評價是正面的,還說他與神的關係是長久、穩定,有密切的。

這樣與神如此親近的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特質?我們能像他一樣做到嗎?那些花了相當多時間親近神的人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在歲月裡活出有素質的生命
20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歲就死了。21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22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 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創 5:20-22)

有一次,倫敦一家報紙舉辦猜猜看的有獎徵答,題目是:「到倫敦最短的捷徑是什麼?」,可想而知,信件如雪花一般紛至,各種不同的理論百家爭鳴,而讀者也緊緊盯著這些理論,直到報社公佈他們的得獎答案。得獎的答案是:「到倫敦最短的捷徑是路上有一個好的伴侶同行。」,因為不論路途有多遠,只要有一個知心的伴侶同行,就算千山萬水也像近在眼前。

在我生命中一些最大的轉捩點,是發生在我上達拉司‧威拉德(Dallas Willard)、華倫‧ 魏斯比(Warren Wiersbe)、加爾文‧米勒(Calvin Miller),以及拉瑞‧克瑞柏(Larry Crabb)等大師的課之後。 其實在那之前我已聽過不少有名的牧師的證道,像海登‧羅賓 森(Haddon Robinson)、史韋德.查理士(Charles Swindoll)、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海波斯(Bill Hybels)、華理克(Rick Warren)。 我購買這些名家的錄音帶, 讀他們所寫的書,也在神學院的禮拜、教會主日崇拜、研習會中聽過他們的講道。

當我年近三十歲在達拉斯神學院唸書的時候,我與教授們的往來不但少,時間短暫,而且也相當拘謹。但十年之後當我在一個小班級上課,與十到二十五個牧師一起拿威拉德、窩士比、米勒,以及克瑞柏等人的課時,我開始主動問問題,發表意見,並且相當有自信地、自動地、自發地與教授和同學交流。漸漸地,那種被動旁觀的心態消失了。我持續與同學們分享個人生活中的高低起伏,而老師們也將他們生活中,像家裡所發生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孩子的事、事奉的事,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事,和大家坦誠交通。結果這使得我進步神速,對所學的既能融會貫通,又曉得如何學以致用。

幾個星期前,我太太對我說:「嚘!我以前以為你花了好幾千美元去唸書,光是上達拉司‧威拉德的課就花超過一千美元,結果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同。誰曉得,你突然一下子又是開網際網站,將講章放在上面,一下子又在神學院教書,而且還發表文章。」,老實說我算了一下,單單上達拉司‧威拉德的課就花了我$2,248,其中$1,600註冊,$648用在一個僻靜的修道院裡住宿。結果是在優秀教授的指導之下,我自己的成長進步不只明顯,開花結果的程度也超出我的想像。
說實在的,向屬靈偉人學習的路是令人振奮、鼓舞,又使人謙卑的;同時與神同行的路雖常是人所未走過,但又是最有益健康,而且最安全的路。走這條路的人不用怕虧損與傷心、得與失、躊躇與疑惑。這趟路程就如散步一樣悠閒、慢跑一樣輕鬆,又樣馬拉松一般長久。你不是在祂身邊兜圈子像個陌生人一樣,不是跟在後頭像個小孩子,也不是衝著祂來像敵人一樣。這趟路不是匆忙、急促、急迫的;它是實在而不虛幻,有血有肉而不只是憑感情用事,是講究努力而不一條逃避的路。

以諾是一個不錯的父親,一個盡責的先生,一個顧家的好男人。他不是就這樣消失,什麼都不管;事實上,在他被提前,他一定是盡心照顧他的家人,直到他的兒女們都長大能照顧他們自己;畢竟耶穌正是出自以諾的血脈啊!

在生活中活出有見證的榜樣
14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15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慾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 得便宜諂媚人。(猶 14-16)

我們可以發現以諾的預言不管是在古代或現代,對信的人或不信的人,對老實的人甚至是坦率直言的人來說都是不受歡迎的。他實在是一位道德的先鋒、屬靈事物的預言者,又是一位壞消息的宣告者。聖經訴我們,在以諾的世代,人們不論在言語或行為上都抵擋神(15節),他們的行為與內心都敗壞了(16節上),並且他們既自誇又阿諛他人(16節下)。他因此發預言警告那些不義的行為、不敬虔的生活,以及不怕神的罪人。以諾是亞當的七世孫,但從不敬虔的該隱一支下來的第七代一共有三個兄弟,他們是雅八-他是住帳棚、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創 4:20),猶八-他是一切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創4:21),以及土八該隱 -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人的祖師(創 4:22)。相對的以諾只是預言神對罪的審判與 耶和華的日子將來臨。

約翰‧衛斯理這位熱衷傳福音的衛理宗創辦人曾延緩那些已受好裝備,準備出去傳講福音信息的年輕傳道人,直到他們能夠回答以下的問題為止。衛斯理問他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曾引人信主嗎?」,如果回答是:「沒有!」,衛斯理會繼續問道:「那麼當你為主作見證時,人們喜歡嗎?」如果衛斯理仍對答案不滿意,他會繼續問最後一個問題:「有任何人因你的見證而發怒嗎?」。接著衛斯理會對這位垂頭喪氣的年輕人說:「我不覺得神呼召你去傳福音,因為當聖靈向人的罪挑戰時,人們不是悔改就是厭惡並且發怒。」2

聖經論到主的審判是這樣說的:「主要審判全地(創 18:25),祂憑公義審判(詩 7:11 、提後 4:8),祂要審判這個世界(詩 98:9、徒 17:31、羅 3:6),不論男女都受 審判(來 12:3),活人死人都要受審判(徒 10:42、 提後 4:1)。」聖經事實上說 「審判」多過「刑罰」,「刑罰」在聖經中林林種種一共 出現160次,但「審判」前前後後在聖經中出現的次數大約是刑罰的兩倍;說到刑罰時多指對鄰舍的,不然就是歷史上已應驗,針對以色列與埃及的刑罰;相反地,說到審判卻是普世性的、將臨的與不變的(徒 17: 31、提後 4:1、來 12:13)。「定罪」這個字眼就更戲劇化 了。韋氏大字典對「定罪」 一詞所下的定義是,「去探尋或證明一個人是有罪的」。 因此,它的意思是強調求實證,而不是捏造;講求宣判,而不僅僅是審判;是一個公正的裁決,而不光是圖個結果。

在生活中建立與神長遠的關係
23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24以諾與 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 5: 23-24)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5節說:「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 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 神喜悅他的明證。」

在管理學的經典著作《生根建造》(Built to Last)這本書裡,作者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叫「黑帶的故事」。其中說到一個練武的學生,在辛苦學習多年之後終於得到黑帶的榮譽。當他跪在他的老師面前準備接受那象徵結業的黑帶時,他的老師說:「在你獲頒這條黑帶之前,你還得通過一項考驗。」你必須回答這個問題:「這黑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個學生回答說:「它象徵一個段落,是我辛勞學習的肯定與回報。」老師回答道:「這樣看來你還沒畢業呢!一年之後再來見我。」一年之後那個學生又回來跪在老師面前,老師依舊問道:「這黑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次,這個學生回答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它代表本門武術的最高成就。」老師又一次回答:「你還是不配得到這條黑帶,回去吧!一年之後再回來。」一年之後,這個學生在一次回來跪在老師面前等著接受黑帶的授與。老師一樣在問他:「這黑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最後,這個學生終於令老師滿意地回答說:「黑帶代表一個開始,是一個永不停止的學習、努力,以及向更高的標準挑戰的開始。」3

有人曾這樣說過:「罪人悔改只需一刻,義人成聖卻窮一生。」中國俗諺也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聖這條路顯然沒有捷徑,必須一步一腳印地走。以諾畢生與神同行整整三百年。
達拉司‧威拉德有一次在他的課裡提到:「說『我沒有時間』的人事實上是近乎羞辱神。」神-我們的創造者、生命的源頭、活命的賜與者-創造我們為要與我們有密切的交通。想想!祂不是你我生活中的最忠實伴侶、生命中的最親近朋友,和人生中最好的導師嗎?與神相交在亞當、夏娃墮落前還住在伊甸園時就已經開始,其後挪亞、以諾也與神相交,直到今日你與我也有份,這種關係並要持續到永永遠遠。你是否預備好在天的生活了?本仁約翰曾說:「當你到神的樂園裡,將會有白色的義袍交給你,你並要與神同行、談話直到永遠。同時在樂園裡,你要繼續以感謝、讚美、歡唱來服事祂。」4

結論
每日與神同行一小時是信心的表現,專注地與神同行一天算是一種門徒操練,但要與神同行一生則需要信心、操練,再加上依靠神。與神相交是我們生命中最興奮的事、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甜蜜的時刻。它既為飢渴慕義的罪人、沈睡不儆醒的聖徒,也為那些屬靈的精兵,更重要的是你我都還有充足的時間與理由開始學習與神同行。你是否願意跨出那第一部?在接下來的第二步?然後一步接著一步呢?

附註:
1. http://pbc.org/dp/stedman/hebrews1/0094.html
2. Moody’s Anecdotes 123; http://www.sermonillustrations.com/preaching.htm
3. James C. Collins and Jerry I. Porras, Built to Last (New York: Harper & Collins, 1994), 199-200.
4. Calvin Miller, The Book of Jesu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534.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5-talk-talk-walk-walk-gen.html

活在恩典中 (創 6)「開天闢地系列之六」

挪亞:活在恩典中(創 6:1-9:18)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去年正當「挪亞」迷你電視連續劇大受歡迎的時候,一位朋友將前線團契(Frontline Fellowship)的唐‧克來爾(Don Kryer)所寫的一篇小品電傳給我,內容摘錄如下:
題目:從挪亞與方舟所學的功課
(1)未雨綢繆;挪亞是在天氣好的時候就開始建造方舟。(2)保持最佳體能狀況;因為即使你已經六百高齡,都還可能有人找你做一番大事業。(3)別太在意別人批評;向目標勇往前進。(4)要有穩妥的根基。(5)為安全顧慮;結伴同行。(6)速度不永遠是最重要的。印度豹雖上了船,但還有蝸牛呢。(7)如果你打不過也逃不了;試試水遁。(8)愛護動物。(9)當問題愈來愈嚴重時,想些辦法。(10)暴風雨時待在甲板下。(11)記得!方舟出自業餘人士之手,但鐵達尼號是專家所造。(12)船內的啄木鳥比船外的暴風雨更危險。(13)總會有雨過天青的一天。(14)別錯過最後的機會。1

神要挪亞造一艘大船,足足有一個半足球場長、九層樓高、且超出一般房子的寬度。在七天當中各種動物陸續進入方舟(創 7:15);潔淨的動物每種各七對,不潔淨的動物每種一對 (創 7:2),然後大雨連下四十晝夜(創7:12),洪水肆虐一百五十天(創7:24),水 甚至淹過最高的山頭二十尺(創 7:20)達四十天之久(創 8:6)才慢慢消退,洪水退了 之 後兩個星期,挪亞和他妻子並他們的三個孩子及媳婦才從方舟裡出來(創 8:10,12)。

神為什麼單單拯救挪亞和他的家人?只有挪亞在神面前蒙恩(創 6:8),他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如何能身處一個不信神的社會、一群抵擋神的百姓、一個令人嫌惡的世界中仍討神的喜悅?挪亞是一個有深度、勤奮又樂觀的人,他是個義人,既嘗試救其他人也努力與神同行。
以生命影響生命

8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9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 神同行。(創 6:8-9)

當我思想挪亞的故事時,我問我的妻子:「挪亞的『世代』與現今的世界有什麼不同?如何不同?第五節說的:『人們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又是什麼意思?」妻子對我的問題感到有些訝異;因為畢竟在挪亞的時代,暴力、墮落、混亂似乎與現今的世代並無二致。不過她想了一會兒又說:「這真是個好問題,我倒從沒想過。我想差異就在於,當時的世代不僅邪惡充斥,就連愛心與關懷也蕩然無存;我們現在的世界雖一樣敗壞,但起碼還存在些美好的事物。」我想她說的很對,挪亞的時代不僅是道德敗壞、暴力充斥,愛心與羞恥絕無僅 有,懺悔與正義更是天方夜譚;稱得上是只有彎曲沒有正直,只有背逆沒有順服,一切的意念與意圖全是敗壞。但其中只有挪亞是個義人,他的內心世界是一股清流,他與約伯、但以理一樣都是義人的典範(結 14:20)。同時挪亞與約伯也是聖經中所記載僅有的兩個沒有 過犯、敬畏神、遠避惡行的神人(伯 1:1)。挪亞就如一盞照亮黑暗的明燈,一顆在暗夜 裡閃閃發光的星星,為神擦 亮、燃燒的火花。

要在被邪惡包圍、引誘、影響的人群、社會,甚至家人當中保持正直、德行與操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百年前,引發美國大覺醒的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1703-58), 曾在兩年內寫下七十條決心誓詞為要戰勝世界、肉體與邪惡。2 他寫這些誓詞時年僅十九歲,雖然他當時與其他和他一樣年紀的孩子都面對世俗的誘惑,但他卻顯得相當成熟穩重,十二年後,大覺醒就在這位屬靈的偉人手下展開。以下摘錄其中十條最短的誓詞:
(1) 決心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好好活著。
(2) 決心即使生命只剩最後一小時,也不作任何會使自己遺憾的事。
(3) 決心在感到痛苦時就想想殉道者所受的苦。
(4) 決心留意尋找愛心、慈善幫助的對象。
(5) 決心不作任何報復行動。
(6) 決心不向不講理的人花一絲一毫的脾氣。
(7) 決心時時刻刻按良心過活。
(8) 決心在飲食上保持高度的節制。
(9) 決心排除任何對信心有礙的事物。
(10) 決心在言語上保持誠實。3

所以說,要腳踏實地;保守你的心(箴 4:23);謹慎腳步(書 5:1);防備惡事,免得 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彼後 3:17)。

以生活見證生命
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彼後 2:5)

挪亞的曾祖父以諾也是與神同行的人,但挪亞不坐視罪惡,他起來勸化、警戒當時的人;也就是說,挪亞既有誠實良善的心,又有厚厚的臉皮敢向人作見證。他努力去傳義道拯救那些失喪的人,就像他自己就要喪命、溺斃一樣。

有個有錢人,他既鋪張、酗酒,又荒淫,但是他去世的時候全城的人都為他哀悼。當他下葬時,許許多多的人都當場痛哭失聲,這樣的場面是這個城有史以來所未見過的。過不了幾天,城裡另一個有錢人也過世了,這個人的生活習性正與前一個恰恰相反。他力行禁慾生活,只吃乾麵包與醃菜渡日,一生過敬虔的生活並常常閱讀屬靈書籍,但是當他去世時,除了他的家人之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更不用說有人為他悲傷了。

有個人正好當時在這城裡停留,他注意到了這個情形,好奇之下就問當地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們紀念一個罪人,但對一個聖人卻無動於衷?」有人告訴他:「雖然昨日下葬的那個富人又好色又好酒,但他給城裡許多人帶來好處。他人既和氣又容易相處,他很會享受生活;幾乎城裡的每一個人都從他得過好處。他從張三買酒、李四買雞鴨,還從王二買菜,並且他出手闊綽,從不斤斤計較;這就是為什麼城裡頭每一個人對他的去世都相當難過。但是,那個聖人與我們有什麼相干呢?他只吃麵包和醃菜,沒有誰從他賺過一分錢;相信我!有誰會為他的去世而難過呢?」

挪亞雖然沒有離群索居,但是到頭來他與世人顯的格格不入。你曉得有多少人信他所傳的道嗎?沒有,除了他的家人之外,一個也沒有。他努力地傳神的話,嘗試說服世人,但終究還是失敗了。挪亞真是世上的光、世人的福音,但也同時是那些不信者的骨中刺、眼中釘。他雖然在有限的時間裡盡了力、試了各種辦法、做了各樣嘗試,但是到頭來他還是無法說服世人,改變他們的觀念或轉變他們的心意。這也就是為什麼聖經上稱挪亞是那世代裡傳義道的人。

以信心激勵生命
20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21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創 8:20-21)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7節說:「挪亞因著信,既蒙 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幾年前,一位從香港來的牧師朋友跟我談到他年輕時所學的英文,怎樣在他成年時改變他的靈性生活。他特別記得其中一位英文老師要他背的瓦特‧沙威其‧藍朵(Walter Savage Landor, 1775-1864)寫的短文。即使是已經經過了三十幾年,他還能背出頭一段三十五個 英文字裡的短文,他背出這些字並寫在一張紙上送給我,我將他所背寫的這句話裱起來,因為它雖短但確是至理名言,特別這句:「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我不爭什麼,因為沒有什麼值得我爭的。)」4

沒有任何事物,唯獨神不論在豐富或缺乏、晴天或風雨、順境或逆境中都與我們同在;挪亞在世時與神同行、同經風暴、同嚐艱難。猶太俗諺說:「不管誰向神靠攏一尺,神一定加倍向那人親近。」5

在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去世前不久曾接受但‧瑞惹(Dan Rather)的訪問,瑞惹問 道:「您禱告時都作些什麼呢?」德蘭修女毫不猶豫回答說:「我傾聽。」針對這個回答,瑞惹又問道:「那麼神作些什麼呢?」德蘭修女回答說:「祂也傾聽。」6

這樣的溝通方式相當奇特,不是嗎?挪亞也有類似的經歷,他與後來的亞伯拉罕一樣,與神都保持著親密的交通;因為從創世記第六到第九章,我們可以發現神是怎樣清楚地告訴挪亞祂的心意,引導他造方舟,進方舟(7:1),出方舟(8:15)。從這三章裡,我們可以發現,挪亞不僅用心聆聽、謹慎遵行,還全力以赴、不發怨言。一個與神同行的人時在就是一個敬畏神、順服神、榮耀神的人。挪亞敬畏神的態度不是感情用事、臨時起意,或隨隨便便;相反地,他是虔誠、敬畏又理智地(來 11:7)。他順從所有神要他作的(創 6:22; 7:5),他從沒有做過任何會使神擔憂、難過,或生氣的事。當他們一家一出方舟之後,沒想到挪亞立刻向神築壇獻祭(創 8:20),因為壇正代表著人與神關係的開始、修補與恢 復。

挪亞的故事實在是精彩。因為最後雖然到處積水、泥濘、髒亂,沒有任何生物不在神的保守之下還能存活的,但是挪亞卻仍牢牢抓住一個人所能擁有的三項屬靈祝福:接受主、信靠主、經歷主。雖然神是挪亞的導師,挪亞是學生;但他們的關係又像朋友一樣親密。的確,我們的生命應該讓神的愛充滿、讓神的話語調整,並獻給神使用;思念上面的事、與神親近,又要全心歸向祂。你是否完全獻給神、順服神,又在祂裡面不斷成長呢?

當我們今天不用再為會被大洪水吞沒而擔憂時,我們是否想過能不能承受得起,神在末日審判的火呢?當主耶穌再來時,你會被提昇天與主在空中相遇,或是仍被留在地上呢?你要孤伶伶地見主面,或是領眾人歸向祂呢?

結論
俗語說:「死魚隨波逐流,只有活魚才會力爭上游。」7 挪亞在敗壞的人群、頹廢的文化
、崩潰的世代中為神挺身而出、靠神敬虔度日,並因信站立得穩。聖經警惕我們,不要自欺
(加 6:7),污穢人(太 15:18),也不要為惡所勝(林前 13:6,詩 37:7)。一個人 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不要喜愛不義,要只愛真理;不要被罪纏累,因為信主的人 不在律法之下,乃活在恩典之中(羅 6:6)。
附註:
1. Don Kryer, Frontline Fellowship.
2. Eerdmans’ Handbook to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7), 438.
3. http:/www.dallas.net/~trigsted/text/resolute.html
4. http://www.bartleby.com/101/576.html
5. Carroll E. Simcox, 3,000 Quotations (Grand Rapids: Baker, 1988), 8.
6. http//www.cfdevotionals.org/devpg98/de981014.html
7. http//www.focusongod.com/faith.html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6-stop-world-i-wanna-get.html

謀事在人,成事在神 (創 11)「開天闢地系列之七」

巴別塔:謀事在人,成事在神(創 11:1-9)
作者:葉福成
翻譯:王炳欽

箴言第十九章21節說到:「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在我家冰箱門上有一張七彩的磁石貼紙,上頭寫著:「你要講理」;下面則寫著:「我的道理」。人們總是喜歡各行其是,我們甚至驕傲地說:不是與我相和的最好與我分道揚鑣,否則休怪我剷除異己。名歌星法蘭克‧辛那屈(Frank Sinatra)在他的暢銷名曲「我行我素」中這樣唱道 :「此生多采多姿,行過千山萬水路。不管是風或是雨,我總是我行我素。的確,在我被打落牙齒和血吞時,我曾多麼希望你能瞭解。但無論如何,即使遇著疑惑,我仍是自己承受、自尋出路、自己面對、自我期許,並且『我行我素』。」

巴別塔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是怎樣想自足地、堅定地,又驕傲地,過沒有神的生活。人們以為自己夠聰明,不需神的保護,只要彼此互助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只要有足夠的技術、有效的管理,再加上同心協力,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人類登峰造極。但是,神提醒我們,祂仍掌控全局。信靠神使我們蒙福,背離神則註定要失敗。

本文以經文中的三個「來」為關鍵字;第一個帶著催促意味的「來」字(創 11:3),使 人開始了巴別塔的建造;第二個含有回應意味的「來」字(創 11:4),引發了神親臨觀 察;最後一個帶著神聖意味的「來」字(創 11:5),則以神變亂人的語音作結。我們不禁 要問為什麼當人執意要自行其是時,神會這樣關切?沒有神的生活會是怎麼一個樣子?它會怎樣給人類帶來滅亡?

在人為智慧,在神為愚拙
1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2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3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創 11:1-3)

前不久,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市立動物園,故意佈置了一項展示來教育、娛樂,並使它的觀眾訝異,展示的標題寫著:「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動物-世上唯一一種能毀滅生態、殘害其他生物,甚至自我毀滅的動物。您認為是什麼呢?」籠子裡所關的不僅是一隻動物,而是兩個大學生。為什麼是兩個?有好長一陣子筆者自己也想不透其中的玄妙。人類獨自一人時是膽怯又常被自己的問題所纏擾的,但一旦有了伙伴,他就變得雄心勃勃又具侵略性;一個人少有敢作奸犯科的,但結黨時就敢無所忌憚。如果加上一些小聰明、不良的環境,又沒有良好的引導,人類可以變成極可怕的動物。

在人們開始建造巴別塔之前,人們早就開始從試誤中獲得經驗與知識,他們研究各種材料的性質,並且獲得相當的進展。這一來,人類不只擁有資源、技術,更有旺盛的企圖心;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可以阻礙、阻擾,或阻擋他們想做的事,因為當時人類已經有了燒磚、製弓等相關的技術。

因此,聖經裡人類第一次用「讓我們…」的字眼,就是在這種處心積慮想尋求自我實現,但又不知自己正邁向令人忐忑不安的危機邊緣的情形下出現。他們不再用石頭建造,因為有了造磚的技術;不只是用灰泥,焦油也被發現了;在好奇心與企圖心的驅使下,人類飢餓地向他所未知的領域挺進,從新的發現中挑戰自己。

但可悲的是,不認識神的人所自以為的進步實在是加速自己奔向滅亡。人類發明槍、砲,甚至核子武器,結果製造了希特勒(Hitler)、胡笙(Saddam Hussein)、賓‧拉丁(Osama Bin Laden)這類好戰份子。我們雖用無線電、電視、報紙來傳播言論思想,但卻無法遏止宗教戰爭、國家內戰,或是世界大戰。

二次世界大戰時,轟炸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發明人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在事後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表示:「我很後悔,因為我覺得我的 雙手沾滿了鮮血。」他並將後來美國與蘇聯兩強對立的情形比喻作「瓶子裡的兩隻蠍子-只有在冒著犧牲自己性命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將對手解決」。1

其實神並不阻止人類文明所發展出來的效率與技術,祂反對的是人類想自行其是;神不抑止人類的創造力,但不喜悅人類自以為聰明;神也不會厭惡人類心意更新,但祂不要人類看自己超過所當看的--過份自信。因為至終,「神會使智慧人的智慧消滅,使聰明人的聰明隱藏」(林前 1:19,賽 29:14)。同時,人類也會明白「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 1:18)。

在人為自負,在神為背逆
4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5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6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創 11:4-6)

第二個「來」字,是人對神一項有意的挑釁行動。

一個古老非洲故事,敘述一個男孩獨自出門探險去一窺世界。他來到一個大湖邊看到一個奇特的動物坐在一棵樹上,這個體型碩大的動物一彎腰就將湖水吸個精光;可是一吸乾湖水,這個動物又嚎叫著想要更多的水解渴。接著男孩尾隨那個動物來到一間茅屋,在那裡有熊熊的烈火正燒著一只大鍋。那個動物將許多大大小小的生物投入鍋內正煮沸的水裡,包括兩頭牛和一隻老鼠;趁著那個動物暫時離開茅屋時,男孩從鍋裡偷了一塊肉吃;結果當那個動物回來將鍋內剩下的肉吃完時,牠發現鍋內的肉短少了,結果牠大吼大叫,就好像牠未曾吃過一樣。男孩見狀急忙飛奔回家,他告訴他的父親說:「我現在總算明白世界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

人類總是追逐權力、喜愛名利,又寡廉鮮恥。

當一對青年男女在素昧平生的情形下,在全國廣播電視網兩千三百萬觀眾前結婚之後,《美國今日報》(USA Today)公佈了他們刊登在頭版上的有獎徵答得獎謎底。問題是這樣的:「為什麼人們願意花任何代價,一償上電視的心願。」得獎的是一位青少年,他說:「因為即使只上電視兩秒鐘,那種感覺令你覺得自己很酷。」3

人類造巴別塔是想與天爭高,這同時也是人類科技的一大躍進,工程技術上的一項奇蹟。他們的心中燃燒著旺盛的野心,他們流血流汗,為的是為自己爭得無可比擬的榮耀。創世記第十一章4節寫道:「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在此我們看到人類正處心積慮、去背離神,因為神原來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創 4:12、9:1),但人反倒群聚而居,又建築城市,還要 為自己的名與天╱神爭高,建築通天塔,離棄神、敵對神、扮演神。

巴別塔吸收了無數人的智慧、財富與心力;都因人類一心一意要達到不朽、榮耀,和為自己建立人與人之間不可分割、不可或缺,又不會改變的盟約,結果反成了人的網羅、機檻。這是典型的背逆神、謬誤的信念,也是暗地裡的無神主義。

然而神對人類這邪惡的虛榮、愚蠢與膚淺早已瞭若指掌,所以第十一章5、6節這樣寫道:「5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6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請記住,神並非不喜悅那些建築師、工人或工頭,神也沒有反對人大興土木,神所不要的是人想自行控制一切;神也沒有反對人彼此合作,但神不要人有嘗試建立一套一統世界的系統,可以將世界完全納於自己控制之下的念頭。另一方面,神向那些願意遵行祂話語的人顯明祂的心意,因為就緊接著巴別塔的故事之後,亞伯拉罕像他先祖挪亞一樣向神築壇獻祭,並且「他等候那座有根有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 11:10)

傲慢與偏見-人的真面目
7「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8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9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註:就是「變亂」的意思)。(創 11:7-9)
人們講不一樣的語言、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血統是否真能和平相處?名佈道家司布真(C. H. Spurgeon)曾說:「讓我們都不以自己的種族、膚色、出身地或甚至是宗教信仰為傲。」4

從加州遷居拉斯維加斯、鳳凰城、或是西雅圖的人常發現當地的人對他們並不是很友善,也常拿他們開玩笑。有一回<洛杉磯時報>刊登了一則在西雅圖流傳的笑話。話說一個德州佬、一個加州客、以及一個西雅圖人一起去酒吧喝酒,他們分別叫了一瓶龍舌蘭酒、一瓶葡萄酒、和一罐啤酒。在酒酣耳熱之際,那個德州佬將自己的龍舌蘭酒拋向空中並用手槍射擊酒瓶,他轉身向那位加州客和西雅圖人說:「嘿!我們德州盛產龍舌蘭酒。」接著,那個加州佬也將他的葡萄酒拋向空中並射擊它。他驕傲地向其餘兩同伴解釋道:「瞧!我們加州盛產葡萄酒。」最後,那個西雅圖人也將他的啤酒拋向空中,但他卻朝那個加州客射擊並伸手接住落下的啤酒罐。他轉身向那個滿臉驚訝的德州佬解釋道:「喂!我們西雅圖有一大堆加州客,至於啤酒灌嘛!我得做環保回收。」5

根據威克理夫(Wycliffe)聖經翻譯協會的統計,今天全世界大約有6,170種語言。其中,墨西哥有241種,印度381種,印尼669種,而巴布亞新幾內亞有849種語言。同時光非洲大陸就有1,918種語言。6

你曉得為什麼巴別塔到頭來功虧一簣嗎?不光是因為那些建築的人分散全地,實在是因為他們發現彼此長相不同、習慣不同、語言也不通,結果他們再也沒有那種意願一起合作。神只不過是揭露了他們隱藏在心裏的偽善、偏狹,與狡詐罷了;所謂建築巴別塔不過是他們想實現自己心中的驕傲與野心而已。反觀今日,人類為了三項理由而彼此自相殘殺:一是膚色不同、二是語言不同、三是爭奪土地。有人曾說:「種族主義者就是那些容不下與自己長得不一樣的人。」結果「種族淨化」就成了他們用來壓迫其他民族的藉口。現今,我們可以見到,人與人之間仇恨的火從東歐到東帝汶、右翼國家主義者到新興的極端份子、都市裡的少數族裔到偏遠地區的部落,到處延燒;甚至我們鄰舍的樹生長超過圍牆擋住我們的視界,也可能令我們怒不可遏。在美國,誰也不會忘記O. J. Simpson, Rodney King 和 Armado Diallou的案件判決所引發不同族裔之間關係緊張、衝突的夢魘。

巴別塔正代表了那些與神敵對勢力的發源地。你有沒有注意到聖經啟示錄裡那個城市因其不義的財富與奢華過度而受永遠的咒詛?是巴比倫大城-它正是巴別塔毒素的遺害,被稱為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 17:5)。為什麼會這樣稱呼她?因為她多行不義、巫 術與邪惡(賽 47:8-13)。你曉得今天的巴比倫叫什麼嗎?伊拉克。

結論
聖經告訴我們:「天怎樣高過地,照樣,神的道路與意念高過我們的道路與意念。」(賽 55:9)又說:「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箴 21:30)你是否過度依 靠你的才幹、聰明、學識、努力、與技巧?奉勸你,不要再這樣依賴你的智慧、他人的協助、或是個人生活的經驗,你應當無論何時,在一切事上都全心信靠神。請記得!「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 1:25)
附註:
1. Gerald Parshall, “Brotherhood of the Bomb,”US News & World Report 8/17/98.
2. Jory Farr, Press Enterprise 3/26/99.
3. Craig Wilson, USA Today 02/25/2000.
4. http://www.sermonillustrations.com/pride.html
5. Los Angeles Times 08/29/97.
6. Walk Thru the Bible 10, 1/89.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beginnings-pt-7-man-proposes-god.html

主領何處,我必跟隨 (創 12)「亞伯拉罕系列之一」

主領何處,我必跟隨(創世記12:1-3:4[1]

旅行是一件苦差事,這種冒險我就有個特別的經歷。有一次,飛機因大雪的緣故不能降落於康乃狄格(Connecticut),只好在城外臨近的小機場降落,再用接駁公車把乘客載往城市去。沿路看到被白雪點綴的森林,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另一件事,只能怪自己而不能怨別人。當我還在芝加哥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就讀的時侯,我錯過了回洛杉磯的夜班機。航線職員告訴我可以改搭明天清晨的下一班飛機。如果此時打電話請朋友過來接我,實在說不過去,所以只好在機場內過夜。在夜裡還醒了幾次,查看情況,卻發現有許多陌生人就睡在我身旁呢!

最難忘的事件發生在二零零三年八月十四日。我和妻子在多倫多機場準備通關時,北美洲東北部的幾個大城,包括多倫多及紐約,忽然大停電。外來的電話不能接上加拿大航空公司,所以我們只好跟著蛇行的等候隊伍,好安排隔天返回洛杉磯的班機。當我發現我的手機在多倫多不通時,只好又得多等一小時,排隊打公共電話通知友人我們誤點了。

第二天一早,當出境站宣佈班機又取消,我們又得排隊一小時,尋覓新班機。此時機場廣播員又宣佈班機已恢復,我們可以回接待處。但來到接待處等了一小時之後,接待處宣佈班機停飛;我們又再多花一小時,安排翌日午後的班機,這一次才終於搭上了。

約在耶穌基督誕生前的一千八百年,那是在巴別塔之亂後,有猶太民族先祖之稱,名叫亞伯蘭的七十五歲老人,聽到神的呼召,要去一個新的地方定居,在那裡建立一個大國,使別人得福。這位萬國之父領受的應許包括:進入應許之地定居、猶太民族的興起、以及彌賽亞耶穌基督的來臨。

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已由迦勒底的吾珥到迦南地去,走了一千哩的旅程(創11:31),卻死在哈蘭,離開終點還有四百哩之遠。[2]

他拉死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因此,毫無經驗的亞伯蘭,帶著妻子撒萊及侄兒羅得,前往迦南地去。一到了迦南,就遭遇了嚴重飢荒的考驗,亞伯蘭隨己意前往埃及避難,如果不是神的介入,他將會付上極重的代價。

神對跟隨祂的人有何要求呢?我們該如何跟隨神而避免失去蹤跡及偏行己路的種種危機呢?

專心依靠、按部就班12: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4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5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12: 6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創12:1-6)

千禧年時,我和妻子結婚週年前的一個星期,是我們患得患失、壓力極重又凄慘忙亂的一週。一個月前我們把在蒙特利市(Monterey Park)的房子掛牌出售,也極其興奮地得知:買主在看房子後的第二天就出了價,並可在我們結婚週年後的一個星期內,便完成委託產權的手續。當時,我們已在核桃市(Walnut)看上一間房子,同意賣主所出的價錢,他也在翌日欣然的接受。我們原本的計劃是:先賣掉房子,為了安全之計,在公寓暫住不超過一個月,等到賣房子的錢拿到手後,再投資購買新房子。

結婚週年的當日,經紀人打電話給我們,說核桃市的賣主毀約。其原因是:賣主一共有五個抵押權狀和兩個不同的借款,金額高達三十九萬美元。若要告他毀約,似乎起不了作用,因為他的債權人都拿不回一個銅板,最終只能在法庭上見面。就算打贏了官司,只不過在他長長的債權人名單上,又多加了我們的名字而已。

最後,我們只好把一箱箱的物品搬到儲物庫及公寓內,並住了五個月。前途茫茫,不知何時何處才能找到理想的安居之所。最後,我們終於找到了一間更新,座落在更理想的環境和地區的房子。

神對亞伯蘭的呼召是要他信靠及順服。亞伯蘭步步跟隨、每日跟隨、每處跟隨、言聽計從、有始有終。我們應該要注意:亞伯蘭在抵達目的地之前,並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走,也不知要停駐在何處,甚至停留多久。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其實,前方有什麼危險、路程有多遠、要費時多久,他一概不清楚;他只知道「誰」在帶領,他該跟從「誰」,而且為何如此行!(創12:2-3)這樣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希伯來書11:8-10說,「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侯,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到方去;出去的時侯,『還不知往哪裏去』。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亞伯蘭放棄一切,表明對神的信靠,便離棄舊居前往新地。他離開哈蘭,一個富庶、熱鬧又建設完備的社區,邁向前途茫茫的未來;他捨下近親、熟悉的環境及生活習慣,來到迦南地,信心受到嚴厲的考驗。住在迦南的人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使用暴力霸佔這塊土地,其中包括迦薩、所多瑪及蛾摩拉等城市(創10:19)。可想而知:迦南的人與閃的後裔為敵,因為亞伯蘭是閃的後人。從前挪亞曾詛咒他的兒子含(迦南人的祖先),要他成為他弟兄閃的奴僕(創9:25-26)。

因此,亞伯蘭在敵人的地區內牧旅,絕不是容易、愉快又輕鬆的事。他正處於相當畏懼、持續警戒及安靜信靠的狀態之下。

慕迪(D. L. Moody)說:「相信自己,只會導至失望;相信朋友,他們會死亡並離棄你;但信靠神,你在今世及永恆將不會困惑混亂」。

勇往直前、見證神恩
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創12:7-8)

基督教會中一個漸漸失落的寶藏就是家庭感恩聚會,這是我年輕初信時所切望參加的聚會。家庭感恩聚會是一個家庭聚會或團聚,負責的家庭主人趁機邀請他們信或不信的朋友、親戚及教會會友們,一起分享神在特別的事件中所賜的祝福。通常是小嬰孩的誕生、買新屋、或是慶祝結婚紀念日等等。主人家會藉這個快樂的場合,向鄰居、朋友或教會借來三十到四十把椅子作聚會之用。

聚會開始時,指定的人帶領大家一起喜樂地唱詩歌,隨後主人家分享神如何祝福他的家庭,並有牧師或教會的長執短講關於感恩在信徒生命中的重要性。末後,也是這個聚會中最精彩的一個節目,就是有豐盛的食物與茶點一同享用!

「作見證」是告訴別人,我們在接受基督以前是怎樣的人,基督為我們作了甚麼,我們和以往有何不同之處。

正如同我自己的教會一樣,今日的教會應該在一年的當中,另設幾個主日,讓會友們能分享他們得救或感恩見證。我也趁著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畢業感恩主日及浸禮見證主日,讓弟兄姐妹在教會裏有見證的機會,這帶來很大的迴響。我發覺這種聚會的氣氛既親切且效果很好,所帶來的感受對見證者或是會眾而言,都強而有力,對教會的裨益更是無可衡量。

亞伯蘭在迦南地寄居時的分水嶺,就是持續地為神築壇,向別人作見證。

亞伯蘭在示劍為神築壇(創12:7),另一座是在伯特利與艾之間(創12:8),又有其他地方如希伯崙(創13:18)和摩利亞山(創22:9)。挪亞(創8:20)與以撒(創26:25)都在他們有生之年為神築了一座壇,雅各築了兩座(創33:20,35:7),但亞伯蘭所築的四座壇,是他們三位全部築壇數目的總和。

對亞伯蘭來說,築壇是一件既有意義又重要、且有功效的事。因為祭壇同時是個人敬拜神的標記、公眾見證的標記,也是確實地點的標記。

敬拜神在亞伯蘭的生命裏是件大事,從他第一次旅程,直到他生命結束為止(創22:9),都是如此。亞伯蘭不住地求告耶和華的名(創12:8,13:3)。

祭壇是公眾見證的標記,更會使當地居民覺得礙眼。亞伯蘭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2:7),並且求告祂的名,完全沒有炫耀、猶豫或恐懼(創12:7)的心態。祭壇上的題詞、稱呼及位子都是毫不留情,且尖銳地指向迦南人。

最後,祭壇是能讓下一代子孫容易找著先人所在的標記。亞伯蘭的孫子雅各從哈蘭回來時,在示劍築了一座壇(創33:18-20),這是亞伯蘭建築第一座祭壇的地方(創12:6-7)。雅各與他兄長以掃在那次令人焦慮的重聚後,甚至還在示劍逗留了一 段時間,直到他必須離開為止。

述說真理、身體力行
12:9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10那地遭遇饑荒。因饑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裏暫居。11將近埃及,就對他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12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13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創12:9-13)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貝拉鮑洛(Bella D. Paulo)曾向147個人作了一項調查,以探究人說謊的原因、向何人說謊並多久說謊一次。受訪者的年齡層從18歲到71歲,其中有77位是大學畢業生,另外70位是社會人士。研究方法是要求他們把一個星期中,所犯的錯誤都寫在日記本上。

鮑洛發現:有百分之十的撒謊是誇大其詞,而有百分之六十是公然欺騙。撒謊的目的是別有用心的,有時也是消極性的行為。多數的人在一天內撒謊一到兩次,在百分之二十的社交活動中,撒謊的時間會超過十分鐘之久。在一個星期內,於一對一的交談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欺騙成份。已婚者有百分之十互相說謊,正在約會的人士則佔有百分之三十三。大學生在一天中說謊兩次,是一般人一天說謊一次的雙倍,而且在與母親談話當中,每兩次便有一次說謊的行為發生!
[3]

撒謊是一種會上癮的行為,在另一份報告中,鮑洛教授解釋雖然每七件說謊中,就有一件會被揭穿,但是超過百分之七十愛說謊的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他們還會再說謊。
[4]

亞伯蘭說「她是我的妹子」的謊言,在他的人生當中出現了兩次(創12:13,20:2)。就血緣關係上來說,撒萊是亞伯蘭的妻子,也是同父異母的妹妹(創20:12)。在婚姻關係上,撒萊仍然是亞伯蘭的妻子,「妹子」只是稱呼而已。所以,他的說詞在法律上及道德上都是錯誤的。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一半的真實等於是全部的虛妄」。

亞伯蘭,這位信心之父犯了罪,因為他在不該出現的地點出現,在不適宜的時間停留,又用錯誤的態度作決定。他在面臨第一次重大的考驗時,選擇以投機取巧的方式解決問題(創12:10);當飢荒臨到時,他就驚惶起來,離開迦南,逃到埃及去,在那裏暫居。

我們如何知道亞伯蘭來到錯誤的地方呢?當亞伯蘭什麼都說了、也都做了,就在這種近似災難的痛苦經驗之後,他兜了一圈,又回到他原先敬拜耶和華的地方(創13:1-4)。稍後,亞伯蘭遭遇更多問題,就是因為犯錯而娶了侍妾埃及人夏甲 - 她可能是法老賞賜給亞伯蘭的僕婢之一(創12:16)。

亞伯蘭的行為是因愛他的妻子而導致的嗎?他真的關心他妻子嗎?或許是吧,但沒有像愛惜他自己的項上人頭更多(創12:13)。亞伯蘭對他妻子所說的話,顯明了他的本意﹕「求你說你是我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創12:13)

亞伯蘭對這塊土地上的居民也有錯誤的認知。他把他們想成是野蠻人,和畜牲沒有兩樣,但是他的想法對嗎?事實上,不信神的法老,反應比敬畏神的亞伯蘭還要正確!甚至殺人如麻的埃及人也不那麼壞,他們愛他們的君王(創12:15),也遵守他們的諾言 ,厚待亞伯蘭,更讓他保存所有的禮物(創12:16)。

最後亞伯蘭被法老的三個問題轟擊得啞口無言:一個「什麼」的問題,一個是「為什麼你沒有...」的問題,和一個「為什麼你說」的問題;「你這向我做的是什麼事呢?」,「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和「為什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來作我的妻子?」(創12:8-19)

結論﹕神拯救我們、帶領我們、並祝福我們,是要藉著我們所說的、所做的甚至所經歷的,去見證主祝福別人。生活上常有的困難、想像中的恐懼和不必要的憂慮會阻礙我們發揮自己的潛力,可是我們通不過這樣的考驗,並不是神不能或不願意幫助我們,而是我們太急於自救或是因太天真而攔阻自己。你是否因自我中心、自滿、及自我矛盾等思想,而攔阻了神的祝福,並攔阻你成為別人的祝福?即使在困難來臨、受到威脅與環境變遷時,你是否仍然誠懇、通過道德及信心的考驗,並且活出願意順服祂的生命?
[1]本章由劉雪清整理。
[2] Los Angeles Times 4/16/03 “Ancient Ur Still Standing as Another Regime Topples”
[3] Psychology Today 5-6/1997
[4] Psychology Today 9-10/1996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1-where-he-leads-i-will.html

短期獲益,長期受苦 (創 13)「亞伯拉罕系列之二」

短期獲益,長期受苦(創世記13:1-14)[1]

很久以前,有個人和妻子、二個孩子以及年邁的父母住在一間狹小的屋子裏,他一再忍讓、體恤這種喧鬧、擠擁的環境,終於忍無可忍。在絕望中,他請教一位村裏的聰明人,這位智者問:「你有公雞嗎?」「有。」「讓公雞和你們全家住在一起,然後一個星期後再來找我。」

過了一個星期,那人回來告訴這位智者,情況比以前更糟,智者又問:「你有乳牛嗎?」那人疑惑地點點頭。「那就讓乳牛也和你們全家人住在一起,過一個星期再來看我。」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那人按著智者的建議又收下了一隻山羊、兩條狗以及他兄弟的幾個孩子。最後他實在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就逐出了所有的客人,只留下他的孩子、妻子、父母,家裏突然變得既寬敞和安靜了。之後,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他拉帶著兒子亞伯蘭和兒媳婦撒萊,以及他的孫子羅得到了哈蘭(創11:31)。在哈蘭,家庭的財物漸漸增多,也積聚了許多的僕人(創12:5)。羅得是亞伯蘭的侄子;他去逝的父親哈蘭是亞伯蘭的兄弟(創11:30-32)。他拉在哈蘭離世之後,神呼召亞伯蘭繼續往迦南地去。因為饑荒,他們途中繞道去了埃及,在那裏,法老因喜歡撒萊(創12:16,13:2)就厚待亞伯蘭,贈給他許多的禮物(創 12:16,13:2)。亞伯蘭現在比以前擁有更多的金、銀、牲畜(創13:2)。但是很快地,亞伯蘭和羅得的牧人之間就發生誤會與衝突(創13:7)。
 
亞伯蘭所看重的與羅得有何不同呢?在衝突當中,亞伯蘭讓羅得先選擇所喜歡的土地,因爲他相信神的帶領和引導;而羅得卻依賴自己的直覺。羅得之所以選擇錯誤,是因爲他的標準不對,結果就是個悲劇,而亞伯蘭卻是個贏家。
 
人生喜樂的秘訣在於:無論是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耶穌所賜知足的心。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一個知足的人應該有如何表現?他按什麼原則引導自己的行為?為甚麼知足的心,就可以抵擋虛榮、誘惑和爭競?亞伯蘭的價值標準如何比羅得的更超越?

避開相爭的習慣
13:1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2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3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 4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5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羊、帳棚。6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7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8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13:1-9)

知足者的第一個特徵是:對爭吵沒有任何興趣,甚至感到厭惡。對於亞伯蘭來說,他無法接受與任何人爭吵,尤其跟他有特定關係的人,他寧願解決問題,寧可恢復及保持關係。
 
我父親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的大哥是較內向的人,卻娶了一位非常凶悍的妻子。她講話大聲,與鄰居爭吵,使四鄰不寧;她爭強好勝,在話語上從不認輸。
 
自從我姑姑結婚的時候,家族的爭鬧開始白熱化。我的姑姑因為是家庭最年幼的,所以是家中的寶貝,可是不清楚為什麼,她沒有預備擺設婚宴,亦沒有問大哥的家庭或任何人的意見。這對新婚夫婦年輕、沒錢、天真、獨立、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大嫂大發脾氣,但是我奶奶這位家族中的當家人,當然站在她女兒一邊。
 
姑姑和大伯兩家從此不和,我奶奶的離世是兩家最後的接觸,女兒要出席母親的葬禮,但是大嫂以「新當家」自居,她禁止姑姑一家出席葬禮,燒香或拜拜。
 
從那時起有三十五年,兩家就失去了聯絡;他們的孩子也彼此從未見過面或說過話,甚至大伯的兒子談及此事就說:「是因為我的母親,我們才不知道誰是我們的表兄弟姊妹。」
 
有句話說:「無論你是多麼對,無論他人是多麼錯,無論你有多少證據,爭辯永遠不會使別人同意你的看法」。
[2]
 
避免爭論是明智、高尚,又有益處的。亞伯蘭和羅得沒有彼此爭吵,但是他們仍必須分開,因為他們各自的牧人都因爲忠於職守,不想吃虧,所以才起了嚴重的衝突,牧人失去控制,會殃及許多人的生命。亞伯蘭知道他和羅得能控制自己,但是他為著兩派牧人的好處著想,他清楚:衝突會導致更壞的事情,使其他人也會受牽連,引發更大的怒氣,進而使事情變得更糟。
 
亞伯蘭甚至說:「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8節)。亞伯蘭真的是羅得的弟兄嗎?不是。論輩份,亞伯蘭是叔叔,當受到尊敬,應是叔叔有權先挑選土地,但是他把挑選的權利讓給羅得。為了保持家族的和睦關係,亞伯蘭放棄長輩的尊嚴,把自己降低到兄弟的地位,並主動採取措施以解決衝突。亞伯蘭沒有族長、叔叔或地主的架子。他是如何對羅得說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9節)他們有足夠的土地、糧食、財物。亞伯蘭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頭腦清晰,內心無私,而且這更是絕頂聰明的決定,他沒有感情用事,也不義氣行事。
 
在家庭中,無論是跟兄弟姐妹、父母、孩子以及其他親戚爭吵,只會使每一個人都成爲輸家。它會使最好的親戚關係緊張而疏遠,甚至連累週圍的無辜者,更是殃及子孫後代。好關係難以贏得,但卻容易失去。

避開可疑的地方
13:10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11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12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13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13:10-13)

我認識一位教會領袖,他去香港出差時,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準備利用暑假,去香港與他會合。一天晚上,他的妻子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叫她馬上去香港。她收拾了簡單的行李,把小孩拜託給朋友,趕搭下一班飛機到香港。是什麼事這麼突然呢?她在香港的丈夫被朋友看見在大陸與酒吧女子交際。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在中國?他不是在香港嗎?這位教會領袖,就像很多浪蕩的丈夫,去了非常靠近香港的深圳,這是一個香港人喜歡去娛樂、做生意和交際的熱鬧城市。
 
可悲的是,十七年前,就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孩說:看見這位領袖在一家夜總會外抽煙。她告訴了一些人,包括牧師,但是那位領袖否認這些事實,而其他教會領袖寧可相信那領袖,而不相信那輕少年。每個人都認為一定是她看錯了,但是最後每個知道此事的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傻瓜。但,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此人不僅假冒偽善,挑戰試探,他還一直欺騙了他的家庭、朋友、教會領袖,至少有十七年之久。
 
羅得的問題是:他被外表和感覺欺騙了。希伯來文裏,用哪四個字來描繪他的行動呢(10-11節)?他「舉目」、「看見」、「選擇」並「旅行」。羅得為甚麼選擇去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約但河的平原全地滋潤,那地如同伊甸園和埃及地。也許,羅得忘記了他叔叔在埃及所遇的麻煩,並且差點失去了全部,這是他耳聞目睹的事情。或者他根本就不在乎!是否法老的權柄、財富、禮物又開始漂浮在他的腦海中?
 
羅得向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座即將被毀滅的城市移動,越走越近。他是一個極端冒險、不顧後果的人,他想知道可以走多近,而不至於被燒傷。他不像亞伯蘭一樣,他的心控制了他的腦。所多瑪的誘惑一直吸引他往東走,他忽略了那些明顯的徵兆。羅得的眼睛睜得越來越圓,他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他的內心充滿種種的野心。他的人生哲學就像我看過的一輛汽車後面的貼紙,上面寫著:「我可以犯多少罪,還能進天堂?」
 
所多瑪、蛾摩拉是一個道德淪喪、靈性破產,實際上也是非常危險的地方。但是羅得關心城市是否美麗,更甚於鄰居是否良善正直。聖經記載那城裏的義人,連十個人都不到(創18:32)。
 
那城的人不僅是「罪惡」;聖經兩次強調他們「罪大惡極」(創13:13,18:20),說明他們熱衷於犯罪,持續地犯罪,而且繼續故意犯嚴重的罪行。甚至,創世記十四章記載:所多瑪已經歷了十四年的戰爭、政變和動亂(創14:5);羅得所住之地,正是四王與五王交戰的地帶(創14:1),最終亞伯蘭和他的318人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去營救羅得(創14:14)。

避開立即的報酬
13:14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15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16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17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18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3:14-18)

幾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完成了美國的學業後,返回新加坡。他離開美國時,請我保管他的支票,並且幫他收閱信件。那些支票是已經簽署過的支票,以便我能夠一年一兩次為他在新加坡所使用的信用卡付款,因爲當時在新加坡申請一張信用卡非常困難。除了他的普通郵件之外,我也收到很多垃圾郵件、雜誌,和政府的信件。最難的任務是幫他送發報稅文件和駕照更新,以及用完一本支票之後,要找他再簽下一本支票。
 
當我也離開洛杉磯去芝加哥繼續深造的時候,那份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我帶了朋友的支票本,轉了他的郵件到我的新地址,然後從芝加哥付他的信用卡費用。困難的是,因為我也暫時住在親戚家!這是何等特別的一個經歷。兩年之後,他因公務回到美國,隨即將他的通訊地址更改爲他在新加坡的地址,也沒有想到,銀行和信用卡公司都願意將信件寄到新加坡。二年的等待歷程,對我卻如同一生之久。
 
等侯神應許的實現確實是一種考驗,其過程往往相當困難,也令人感到疲倦,因為神的應許往往是分期付款或部分接收的方式,很少立即全部實現。
 
亞伯蘭知道神的應許是可信的;可是,他也知道神應許的宣告和應許的實現是二件不同的事情。當神的應許正緩慢來臨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忍耐和毅力來克服恐慌。要知道,神足足七次告訴了亞伯蘭祂的應許:應許給他一個繼承人,像海邊的沙、天上的星一樣多的後裔,以及流奶與蜜之土地(創 12:1-3,13:14-17,15:5, 17:1-8,18:10 ,21:12,22:16-18)。
  
神給亞伯蘭的應許之地,最終在約書亞的時代應驗了(書23:14),距神給他的應許有六百年之久。這等候的時間,包括以撒一百八十年的長壽(創35:28)、在埃及的四百年(創15:13)、在曠野的四十年。神對亞伯蘭最後的分期付款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 最終不是在四十二個月或四十二年後應驗,而是在四十二代後,應驗在彌賽亞耶穌基督身上。這包括:從亞伯拉罕到大衛的首十四代,從大衛到巴比倫流亡的十四代,和從被擄到基督誕生的十四代(太1:17),橫越不僅超過百年,而是千年。
  
可是,羅得不是願意等候的人。他決定要馬上受益,這是買房購地的大忌。他自我封鎖,限制了自己的選擇範圍,衝動地做出了選擇。他犯的第一個錯誤,是限制自已選擇往左或右走,而不是以對或錯來衡量。第二個錯誤,是他僅僅喜歡人口密集的東邊,而不喜歡寬闊的北邊、南邊、和西邊(15節),甚至縱橫走遍全地(17節),其實無論是北方、南方或者週圍,都可以由他先做選擇。第三個錯誤:羅得挑選居住大城市,而不是郊區或鄉村;他挑選平原的城邑,而放棄在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18節);他選擇人多和嘈雜的地方,而不在自然、寬敞的環境落腳。就今天的說法,羅得不在乎地點、鄰居或交通。

結論:神關心祂的子民,供應他們的需要,對於那些相信祂、依賴祂、遵從祂的人,當他們願意虔誠地持守神的旨意,做出智慧的決定、過一個正直的生活時,神就會看顧他們。你是否讓日用的衣食(提前6:8)、錢糧(路3:14)、及多變的景況(腓4:11)來困擾你?你是否相信神就是你永遠的産業(來13:5)、永不斷絕的供應 (太6:33,腓4:13)及永恆的福份?
[1]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2] Bits & Pieces 1/9/92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2-short-term-gain-long-term.html

外邦的喧嚷 (創 15)「亞伯拉罕系列之三」

外邦的喧嚷(創世記15:1-21)[i]
幾年前有個笑話: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蘇聯總理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和以色列總理葛達‧梅依(Golda Meir)參加了一個和平會議,他們三人聚在一起,爲他們心中所掛慮的事祈禱。

約翰‧甘迺迪問神:「美國的黑人和白人之間將會有和平嗎?」神說:「在你這一生中不會有的,在你這一生中是不會有的。」

赫魯雪夫問神:「美國和蘇聯之間將會有和平嗎?」神說:「在你這一生中不會有的,在你這一生中是不會有的。」

葛達‧梅依問神:「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會有和平嗎?」神說:「在我這一生中不會有的,在我這一生中是不會有的。」
[ii]

自從 911以後,很多事情都已經改變。有人說世界末日來了,又有人認爲世界已經處在戰爭的邊緣,也有一些人認爲因爲美國的經濟體系、道德敗壞、靈命下降、暴力充斥、以及其在世界上的飛揚跋扈,所以神正在審判美國。

911事件發生的理由,按照賓拉登當時最高助理艾曼‧扎瓦希利(Ayman al-Zawahiri),這位埃及出生的卡伊達醫生,在恐怖分子網路上宣佈的,他說:「美國是犯罪的罪魁禍首,因爲它的支持,以色列才得以成立。而美國一直犯罪達五十年之久。穆斯林人民不會接受這一罪行。」
[iii]

事實上,伊朗的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毫不客氣地呼籲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
[iv]

為了瞭解世界目前所發生的事以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我們必須回顧過去的歷史,特別是創世記十五章神對亞伯蘭的應許。創世記十五章對於我們明白神對亞伯蘭的應許之性質、範圍及重要性是個關鍵;特別是有關亞伯蘭的後裔、猶太人和猶太國的應許。當亞伯蘭和撒萊年紀老邁,且過了生兒育女的年齡,神再一次向他顯現,應許賜他一個兒子,一個繼承者,以及象天空的星、地上的沙一樣多的後裔。

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條約是什麼?即使神所揀選的百姓善變、膽怯又信心軟弱,然而為什麼神仍是信實與公義?

神已宣告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15:1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2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甚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3亞伯蘭又說:「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4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5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1-6)

當我妻子的侄兒約書亞十歲的時候,他給母親寫了一張紙條,簽上他的名字和日期,上面寫著:「我答應:僅玩25分鐘,其餘5分鐘是用於電腦關機或結束遊戲。此外,我承諾如果我玩完後,就一定寫作業、作家務以並完成其他的責任。我必須遵守我的諾言,才能使我的父母可以信任我。」為了幫助他成爲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約書亞的母親在兒子的名字下也簽了名,那張紙條就貼在電腦桌子上,以做提醒。

很不幸地,這個承諾並沒有效。第二年他又簽署了一張紙條,這次貼在冰箱上:「直到練完鋼琴、作完所有的作業,否則不看電視、不玩電腦遊戲。」在新的紙條下加上另一行字:「每天須作的事情:鋼琴、作業、中文15分鐘(如果有時間的話再作)。」

雖然約書亞很快也忘記了第二次的諾言,但他的父親說,並非諾言全部落空,他解釋道:「最重要的,他已經學會了承諾的原則」。

人的承諾是可笑、不實際又不穩定,但是神的應許卻是真實、可信的。人可以說謊;神不會。祂非人,必不致說謊(民23:19)。希伯來書6:18 說:神決不能說謊。亞伯蘭準備了他的僕人以利以謝作他的繼承人(創15:2),使他成爲他大批產業的受益人,但是神告訴亞伯蘭來自他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他的後嗣。顯然以利以謝不合資格,被排除在外。

關於這點,聖經沒有記載亞伯蘭與神有什麼交談,但亞伯蘭向神求個澄清(4節)。當神應許,要從他年邁敗壞的身體,將生出無數的後裔,亞伯蘭居然也相信了。聖經第一次出現這「信」和「義」,與亞伯拉罕産生了密切的關係,他是「信」和「義」的「化身」。因著亞伯拉罕的信(不是以色列的行為)、因著他的義(不是以色列的成績),使神對以色列的應許牢不可破。

希伯來書11:11說,「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亞伯拉罕相信神對他的諾言是堅定、不可動搖的,比黃金更美好。羅馬書四章記錄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羅4:18),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羅4:19)或起疑惑(羅4:20),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21)。

亞伯拉罕當然有他軟弱、懼怕和失信的時刻,例如他對亞比米勒撒謊(創20:11),但是他還認為神是可信的(來11:11),祂的諾言不變,因為神是指著自己起誓的(來 6:13-14)。

歷史證實了神確實保護以色列
15:12日頭正落的時候,亞伯蘭沉沉地睡了;忽然有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13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14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許多財物從那裏出來。15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地歸到你列祖那裏,被人埋葬。16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15:12-16)

當亞伯蘭陷入沈睡,神進一步指出:以色列人在埃及會受到四百年的歧視、奴役和壓迫;甚至在他的睡眠中,亞伯蘭都感覺到其力量、恐怖和悲慘。即使如此,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改變神的應許。

神與亞伯蘭所立的是有效力、無條件,和永久的約。歷史證實了:神的選民猶太人無論往哪裡去,面對什麼樣的人或受到何種對待,無論在埃及、亞述或巴比倫,都會勝過監禁、被擄、與災難。猶太人的存活與復國,是神永活和聖經之默示最強有力的證據。多馬‧牛頓(Thomas Newton)的評論實在正確無誤:「猶太人能生存下來,真正是神其中一個最非凡又傑出的護佑行動。」聖經的評論家曾經恥笑、藐視,甚至攻擊聖經裡有關以色列復國的預言,但如今他們都因著以色列的建國,已經啞口無言。

人生有三種無情的受苦方式:無緣無故地受苦,無休無止地受苦,和無盼望無援助地受苦。

一次又一次,猶太人被打散在世界各地,最終返回他們心愛的土地。他們經歷三段時期的苦難:在埃及四百年、在巴比倫七十年、以及超過一千八百五十年的最長時期,從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的滅國,直到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復國。

目前的以色列未建國之前,猶太人在衆多有權力保證的阿拉伯人中,只不過是少數民族。在一九零三年的第六屆猶太人復國主義大會,甚至烏干達(Uganda)曾被視為復國的選址地點。
[v]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猶太人的一個機會,因為土耳其及其結盟國德國與奧地利敗給了英國,並將那塊土地交給英國。為報答並肩作戰的猶太人,英國在一九一七年的鮑佛(Balfour)宣言中,答應幫助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他們的國家。
[vi]

之後,有兩個日期永遠記錄著以色列國的主權。第一是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英國人在這天退出巴勒斯坦。因著人情、道德和政治上等因素,聯合國、蘇聯和美國一致通過決議:同意接受以色列爲一個主權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估計有六百至七百五十萬猶太人在歐洲受到無法想像的槍殺、毒氣行刑或其他最殘酷的迫害。有一個統計報導,世界三分之一的猶太人在戰爭時期被毀滅。此決議將巴勒斯坦分為大致相同的兩半,而耶路撒冷和其他宗教重地,由一個獨立的國際機構控制。猶太人接受此項協議,但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卻拒絕接受。英國人為自身的利益,放棄在此二十五年殖民國的利益,因為南方的埃及、東方的約旦、北方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和他們的穆斯林同盟伊拉克,已決定將他們的怒氣發洩在剛成立的以色列國上。可是,六十五萬猶太人打敗了五個阿拉伯國家所擁有的四千萬人口,包括在巴勒斯坦的一百三十萬阿拉伯人,之後控制了大約巴勒斯坦百分之七十的土地。
[vii]

另一個日期是在一九六七年六月的「六日戰爭」(Six Day War)。埃及領導的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約旦軍隊前來攻打以色列國,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大衛對歌利亞的一戰。當年六月五日,以色列突然反擊,佔領了埃及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及的西奈山和加沙地、約旦的東耶路撒冷和西岸(這些土地是之前以色列的四倍),直到雙方同意停戰。
[viii]

總是有人試圖消滅神的選民,但最終也總是失敗收場。其實,以色列的回歸、復國、與主權堅立,神無條件、堅定的愛,就是其關鍵。甚至,三次最大的考驗都未曾改變神的愛。第一,埃及的威力;二,時間的流逝;三,亞伯拉罕,神心愛朋友的死亡。以色列的敵人再大的對立、決心及聯合,都無法將神與其眼中的瞳人(申32:10)分開。

以色列人必定經歷悲傷和苦難,但是它也必獲得力量與支持,也必戰勝一切的逼迫與危險。儘管以色列出乎意料的作為、積極的策略和特立獨行的方法,讓她忠實的支持者倍感困擾、考驗、困惑、疲累、甚至不解,但是因著亞伯蘭的信心,神的應許便堅不可摧。保羅在羅馬書11:1問:「神棄絕了他的百姓麼?斷乎沒有!」外邦人只是接在枝子上,不是代替枝子(羅11:17-19)。

以色列因爲不信,神會處罰它,但是神不會拒絕或抛棄它。根據保羅在羅馬書11:1-2,拒絕或抛棄以色列不在神的字典中。雖然,以色列在歷史上曾經拒絕神(耶15:6),但為了祂的大名(撒上12:22),神不會拒絕祂的子民或抛棄祂的產業(詩94:14)。

神已應許了亞伯拉罕的後裔(猶太人),將應許之地也就是十八至二十一節所定的地界,賜給他們。

神給以色列的土地是永久的
15:18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底大河之地,19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20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21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創15:18-21)

「屋上的提琴手」(The Fiddler on the Roof)的音樂劇描述一個住在俄國的小村莊安納太夫卡(Anatevka)的猶太人被驅逐的故事。一九零五年,於反沙皇共產主義革命來臨之前,一個年輕的猶太人問他的拉比:「拉比,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一直等候彌賽亞。這不是祂來的最好時機嗎?」那拉比回答:「一定的,我的孩子,但是我們必須在另外一個地方等候祂。那就讓我們開始整理行李吧!」

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有關應許地及其疆界都記載在18至21節。直到今日,以色列還沒取得大衛王國在最高峰時所統治的所有土地。這就意味著:阿拉伯和以色列人之間的爭端還會發生,聯合國將還會從中斡旋。但是,因著猶太人對以色列的支持、美國福音派的支持以及為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將不會改變。直到彌賽亞耶穌來臨以前,我們預期未來:巴勒斯坦人反叛與動亂、猶太人反擊和報復,以及國際的干預與觀察,將會出現更多。

雖然神對以色列的應許是信實可靠的,但祂也未拋棄其他國家。神已經為以色列及其鄰居預備了產業。耶利米書12:14-16 記載:「耶和華如此說:『一切惡鄰,就是佔據我使百姓以色列所承受產業的,我要將他們拔出本地,又要將猶大家從他們中間拔出來。我拔出他們以後,我必轉過來憐憫他們,把他們再帶回來,各歸本業,各歸故土。他們若殷勤學習我百姓的道,指著我的名起誓,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正如他們從前教我百姓指著巴力起誓,他們就必建立在我百姓中間。』」

以賽亞說:「當那日必有從埃及通亞述去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入埃及,埃及人也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賽19:23-25)

雖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仍尚未解決,以色列和她鄰國的關係都有了進步。由美國支持的大衛營和平條約使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和平進程,步入了正軌。一九七九年,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儘管被阿拉伯國家指責出賣了他們,他仍簽署了協議。埃及和以色列同意:相互承認並保證要永久和平,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將西奈歸還給埃及,而且埃及也得到美國大批的援助。
[ix]

一九九四年,處於戰爭狀態四十六年以後,約旦和以色列宣佈正式簽署和平協議,這是自1979年與埃及簽署條約之後,第一次阿拉伯國家所簽署的和平條約。
[x]
千禧年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有一次和平的機會,但因耶路撒冷及其聖地的問題仍未解決,所以他們還是不能擺脫五十二年的爭執,進而達成最終協議。
[xi]
結論:神對以色列的計畫是:他們要作世界的光(賽42:6),並成為地上的祝福(賽19:24),使全地的百姓因她而得福(創12:3)。仇恨、暴力和殺戮殃及那些作惡的人及其國家。你是否是基督的使者(林後5:19-20),而且是世上的光?身為基督徒,你是否為以色列求平安(詩122:6)並為以色列與鄰國的和睦(創20:17)及其為世界的貢獻(賽42:6)而禱告?你是否為戰爭受害者和他們的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Eldon Reich, Sermoncentral.com
[iii] New York Times “Bin Laden Taunts U.S. and Praises Hijackers” 10/8/01
[iv]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5/10/27/wiran27.xml
[v] http://www.pbs.org/wgbh/globalconnections/mideast/timeline/text/index.html
[vi] http://www.pbs.org/wgbh/globalconnections/mideast/timeline/text/index.html
[vii] http://www.pbs.org/wgbh/globalconnections/mideast/timeline/text/time3.html
[viii] http://www.pbs.org/wgbh/globalconnections/mideast/timeline/text/time4.html
[ix] http://www.time.com/time/europe/timetrails/israel/is790409.html
[x] http://www.time.com/time/europe/timetrails/israel/is941031.html
[xi] http://www.time.com/time/europe/timetrails/israel/is000807.html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3-nations-in-uproar-gen-15.html

看顧人的神 (創 16)「亞伯拉罕系列之四」

看顧人的神(創世記16:1-16)[1]

你正在苦難當中嗎?你是否覺得軟弱?你是否正處於困境中?

當我事奉到了最低點的時候,正好參加了一個課程,要求每個學生和兩位教授在一個退修中心,同住二個星期。每天晚上我們有段時間一起唱詩歌、分享和禱告。至今,我仍對一些見證記憶猶新。一名中西部路德會深受歡迎的牧師,當時正對他的事奉倍感挫折、懷疑和痛心。在那個小小的農村社區,每天都有人排隊要見他。他們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該修理廁所,都要來找牧師。他也代表宗派,應付政治鬥爭、女權運動、同性戀組織、墮胎支持者,和其他利益團體,這一切已使他精力耗盡。尤其是過去幾個月,每逢星期天黎明前便起床,趕在會友還沒來之前寫好講章,以避免尷尬的事情發生。他真想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另一位牧師在最後一天,首次在他的生命中,戲劇性地承認小時曾受過性虐待。一位教授分享當他看到兒子不斷地在毒癮裏掙扎時,他何等地憤怒又消極地對待兒子。轉捩點就發生在父親與兒子關係最惡劣的時候,神問那教授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麼你自己的憤怒呢?」

兩週後的最後一天,路德會的牧師說出了每個人的心聲:「當我第一天抵達的時候,我下定決心,課程結束後,我就回家辭掉教會的工作,但經過這兩個禮拜的團契、禱告和見證,我想我最好還是留在自己的教會。」

你知道神了解你的苦處,甚至超過你自己所想的嗎?亞伯蘭和撒萊有個使女名叫夏甲,他們三個人都不滿意自己的處境。撒萊是個百折不饒的的妻子,一心想要一個孩子;亞伯蘭是被動的丈夫,一味地順從妻子;夏甲是個有心計的埃及人,她發現了一條擺脫她外族人身分的出路。

亞伯蘭和撒萊都不再年輕,亞伯蘭八十五歲(16節),撒萊七十四歲(創17:17)。因此撒萊心生一計:為什麼不叫她的丈夫娶夏甲為妾,他們所生的孩子不就是撒萊的嗎(1-3節)?但是,最終無人滿意此事,尤其是夏甲。夏甲的生活比以前更痛苦,因為在新的家庭中事事都不如她所想像的;她也發現自己的身分反而不重要了。

當我們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使用人的方法來取代神的方法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當我們的生活品質並不理想或並未改善時,神要我們如何面對?為什麼處於逆境時,最好依靠神?

靠他人而活:自欺欺人
16:1 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2 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他得孩子。〔得孩子原文作被建立〕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3 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4 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他見自己有孕,就小看他的主母。5 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他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創16:1-5)

撒萊的錯誤在於:她以爲可以依靠夏甲過好日子,以為可以把自己的未來建造在一個不尋常的關係上,認爲丈夫及全家會因此更幸福,誤解孩子會使家更完整。亞伯蘭和夏甲並未反對這個計畫。一方面,亞伯蘭希望妻子撒萊高興,想要他們的婚姻幸福,想有個嬰孩使這個家庭安定下來;在另一方面,夏甲認為她的地位會提高,她的運氣會轉變,她以爲做個母親會使她心滿意足。最終,每個人都欺騙了自己,也誤導了別人。

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對非常理想的年輕夫婦,他們的家庭形象真是十全十美。夫妻倆自青少年時期便認識,並且在事業有成之後就結婚,兩人都有令人羡慕的理想工作。太太是一位有才幹的社工職員,先生是位成功的推銷員。他們有二個可愛的小孩,老大是十歲,他們在職場上都屬高階主管,並在高級地區買了一棟理想的房子。他們彼此相配、有才能而且是成功的夫婦。我的朋友對他們的的尊敬、稱讚和羨慕是無以複加的。但是有一天,一切都不妥,丈夫回到家,告訴妻子他有外遇,要求離婚。

最奇怪的事是:我的朋友聽他們要離婚之後,回家就睡不著,心中沒有平安,直到他向神禱告:「主啊,我是多麼愚昧,竟然一直羨慕他們所有的一切,請赦免我。」

透過他人來建造個人的幸福,是非常愚蠢的,因為我們忽略了別人的問題,也放大了自己的問題,於是就産生更多的問題。當我們羨慕他人生活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他人爲此所付的代價、所做出的犧牲,及許多不斷為來自財物、子女及對競敵的驚受怕。

夏甲想像會有更好的生活擺在眼面。她想:「做家庭的一份子不是比做老外、局外人或一名女傭更好嗎?」亞伯蘭和撒萊也愚蠢、天真地認爲:法老王所給他們的東西,包括夏甲在內(創12:16),會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沒想到,到頭來,卻為他們帶來更多問題。以前他們只是不滿,現在他們卻是痛苦。當他們的計劃成功時,卻沒有一個人為此興奮。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他們沒有後悔藥可吃,生命落入低谷。夏甲自大,撒萊好爭,他們的婚姻串謀徹底失敗了。

你是否想不勞而獲?你有為這事迫切地祈禱過嗎?或者你是否認真地計算過代價?

為自己而活:與自己和他人相爭
16:6 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他,撒萊苦待他,他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7 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書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見他,8 對他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創16:6-8)

有個旅客快到一個大都市時,問路邊的一位老人:「這城裏的人如何?」老人回答:「你之前離開的那個城市裡的人是怎樣?」那旅客說:「很可怕、凶惡、不可靠、各方面都讓人覺得可惡」。老人道:「啊,你會發現前面的城市也是同樣的情況。」

第一位旅客走了後,另一個旅客停下來詢問前方城市的人如何。再次,那老人問旅客有關他剛離開的地方的人如何。第二個旅客說:「他們是良善、誠實、殷勤、非常慷慨,我真捨不得離開。」聰明的老人回答:「那麼,你在前面的城市也將會遇到這樣的人。」
[2]

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對他所做的壞事,也不會超過那人對自己所做的傷害。」
[3]

夏甲惱羞成怒地回擊,她見自己有孕,就輕視她的主母(4節),而撒萊處處找她麻煩。這次,夏甲受不了,對她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改善了,撒萊還是她的主人。事情甚至比以前更糟,撒萊現在不僅是她的對手,還趁機苦待夏甲。夏甲為了對抗她主人的輕視、妒忌和虐待,便決定逃離。

夏甲內心交戰,就像與撒萊爭戰一樣,於是她就逃跑了(6節)。其實她所採取的三個消極態度,傷害了自己更甚於傷害撒萊。第一,她公然的反叛。她此刻的想法是:「我有事情做,我有地方去,我會靠自己。」其實,她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去,她一事無成。她所做的乃是返回她拜偶像的家鄉。聖經學者說,書珥是在別是巴與埃及之間的一個地方。夏甲往埃及去(7節),那正是她曾經被賣作奴隸、受奴隸對待的地方。

再者,逃跑對於夏甲的問題,並非明智的作法。難怪世界歷史上最悠久和激烈的戰鬥,發生在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後裔)之間。直到今天,這兩個近親民族還是不能妥善地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

夏甲也從未停止責怪與抱怨。在天使問夏甲「往那裡去」的問題 ─ 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夏甲卻答非所問:「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夏甲的回答便將撒萊拖下水。

你是否也毫無意義地敵對他人和自己?你是否轉而向神禱告,求祂的引領?當你要逃避、責怪他人或反擊的時候,你是否請祂幫助你改變處境和改變自己呢?

常在主裡面:寬恕自己與他人
16:9 耶和華的使者對他說,你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他手下。10 又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甚至不可勝數。11 並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以實瑪利就是 神聽見的意思〕12 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弟兄的東邊。13 夏甲就稱那對他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裡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麼?14 所以這井名叫庇耳拉海萊,這井正在加低斯和巴列中間。15 後來夏甲給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亞伯蘭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16 夏甲給亞伯蘭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創16:9-16)

韓信是漢代軍事家、開國功臣。他年輕時家貧,被人瞧不起。有一次,一個年輕人當眾侮辱韓信,說:「你雖然身高體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裏十分擔怯。」他還說,「若你不怕死,就用劍刺我;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注視了這個人好久,然後就低下頭從這個人叉開的的雙腿中鑽了過去,又爬著走了幾步。滿街的人都嘲笑他,以為他怯懦。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他召見了當時侮辱自己讓自己從他褲襠下鑽國的那個年輕人,提拔他做了楚國的中尉。韓信對各位文武官員說:「這個人是一位壯士。當初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不過殺了他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因此我就忍受下來,而成就了我今天的功業。」
[4]

有人說:「生活有10%你所在於你如何成事,有90%在於你如何面應付它。」

神告訴了夏甲容忍淒涼、絕望和痛苦處境的秘訣。祂勸夏甲回到刻薄的女主人那裡,並且順服她。儘管十四年後之後,以撒斷奶的日子,她們之間的爭端再度爆發,那時以實瑪利已經是個少年人(創16:15,21:5,8)。那時,以撒大約二~三歲,而以實瑪利已是十六~十七歲的青少年。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認爲猶太孩子斷奶的日子大約三到五歲。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乃是無人可以信任、投靠或者救助。夏甲在最低潮的時候,神的同在賜給她勇氣、與活下去的動力及理由。神看見了她的悲慘,聽到她的哭喊,平靜了她懼怕的心。祂不會不理那些迷失的、被丟棄的或無助的人。

神知道夏甲擔心她的兒子,就對她說:「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眾弟兄的東邊」(創16:12)。我們再次看到以實瑪利,正是他找他同父異母兄弟以撒麻煩的時候(創21:9)。夏甲以前擔心孩子會受欺負的事,並沒有出現。

結論:當你受苦、軟弱、落難的時候,你是否轉向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賽53:7),所以祂能認同在一切苦難中的人(賽63:9)。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帖後1:6)。神在我們的生命中的同在和作爲是我們真正的盼望。哥林多後書4:8-9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你相不相信神明白你的悲歎,理解你的處境,聽到你的禱告,看見你的哭泣和眼淚?我們有一位看顧我們的神,當你尋求祂、順服祂和信靠祂的時候,祂就必定回應你。

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向神求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3-4)?你是否可以幫助或扶持一些有需要的人,比你光景更艱難、更沮喪的受害者?


[1]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2] Leadership Summer 96
[3] Scholem Alechem - Yiddish Tales, cited in Christianity Today 8/11/97
[4] 《中國成語選粹續篇》Best Chinese Idioms: Volume 2 163-64, 司徒談編, 香港海峰出版社, 1997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4-god-who-really-sees-gen-16.html

絕不沉悶的時刻 (創 17)「亞伯拉罕系列之五」

絕不沉悶的時刻(創世記17:1-19[i]

滑冰巨星關穎珊於1988年冬季奧運會只贏得了第二名,她誠心地向第一名祝賀。在評估自己的健康情況之後,她宣佈要繼續參加2002年的奧運比賽。洛杉磯t土生的關穎珊,除了商業上的廣告合約,她在運動生涯已經受過諸多考驗。評論家和記者認為她太老、太小心,又太機械化了。他們嘮叨地說:她的跳法每次都一樣,批評她的技術沒有什麼優勢,甚至說她的對手正迎頭趕上她。

2001年年初,也就是2002年猶他冬季奧運會前一年,20歲的她又贏得了美國滑冰賽冠軍,截止爲此,她已經贏了美國國家賽七次以及國際賽五次,她坦白地承認說:「以後更不容易,只會越來越困難,你必須有最好的表現。」[ii]

以下是有關個人成長與發展的一些看法:

「看那海龜,只有在伸出自己脖子的時候,才能向前走。」(前哈佛大學校長James Bryant Conant)

「若你總是重施故技,那麼可能就錯了。」(Charles Kettering)

「一個人不可能從他已自認為明膫的事,學到什麼東西。」(Epictetus)

「人人都想改變世界,卻沒有人想改變自己」(Leo Tolstoy)

「我們只知自己是誰,卻不知道我們改變的可能性」(William Shakespeare)

在創世記第十七章,亞伯蘭安居於迦南地,撒萊和夏甲也暫停了她們的爭競,甚至亞伯蘭八十六歲時所生的以實瑪利,也已經是十三歲的青少年了(創16:16,17:1)。亞伯蘭以前不算富有,但是現在他有了許多牲畜和僕人(創 12:16),此外還加上極多的金、銀、牲畜(創13:2)。在創世紀第十五章中,神應許亞伯蘭將擁有土地和後裔,但是如今的焦點,終於轉到誰是繼承人及其母親身分的問題上了。

你的信心有進步嗎?有向前走嗎?有突破嗎?創世記十七章就是講述:渴望信心不斷增長,期待活出影響力的基督徒生命,期望影響我們周遭的鄰居和世界。我們如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保持不變,怎麼可能有創新與突破呢?我們缺少甚麼?若要重新點燃熱心的火焰,第一步要採取的步驟是甚麼?

改善你與神的關係
17:1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2 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3 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 4 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創17:1-4)

一九九七年,也就是我神學院畢業並在同一個教會事奉七年之後,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離開我的安樂窩。我準備面對新的挑戰,尋求進一步的深造,裝備新的技術。那時我沒有想到,神除了給我機會去唸教牧博士學位,預備牧會之外,祂也預備我做教導、寫作和網路事奉的工作。妻子經常笑我、提醒我:在我一九九七年離開洛杉磯之前,我還不曾用過電子郵件。

一九九八年,我從芝加哥回洛杉磯之後,有一個朋友問我,是否有興趣與其他牧者分享我們的事工、需要,並一起禱告。之前,在我廿幾歲到三十歲出頭時,我從不覺得有這個必要,我認爲那是浪費時間,侵犯我的私人生活,且限制我的自由;但是,我現在覺得與同工分享,關心和禱告是非常必需的,這也是神的恩典。

持續進修也幫助我能再次充電,使我的服事再次復甦,同時也更新我對事奉的觀點。這個新的服事在一個小教會中開始,地點又在距離大城市有一小時路程的郊區,這使我能花更多時間於教導和寫作,然後再把我所有已寫好的講章上載於網路上(
esermons.blogspot.com)。就像有人說的:「你不能教一隻老狗什麼新技倆,但我相信一、兩個花招還是可以達到目的。」

前任迪斯尼執行長艾斯納(Michael Eisner)曾經說:一個人每七年,必須更新自己。

當亞伯蘭就快過了以實瑪利出生後的第二個七年時(創16:11,17:1),神給他一個大驚奇、一件大禮物、一個大功課。

更新自己就是使自己換然一新,並活絡我們與神的關係,使這關係更豐盛、更深也更穩定;也就是要反轉,從長期的停頓、衰退的信心及一陳不變的習慣中逆轉過來。更新是對付危機,是針對一成不變的治療和解藥。信心經多年下降或停頓後,為要達到目標,每個人都需要新的挑戰與任務。

神曾經在創世記十二章、十三章和十五章中向亞伯蘭顯現過,同樣地在這次,祂的顯現對亞伯蘭有重大的影響。回到創世記十二章,神告訴亞伯蘭去,離開他的國家、人民和家人時,亞伯蘭便立刻離開了(創12:1-4)。亞伯蘭和羅得分離之後,神向亞伯蘭第二次顯現之後,亞伯蘭就為神建造一個祭壇(創13:18)。神向亞伯蘭第三次顯現時,應許他會有一個繼承人。亞伯蘭相信神,就被神稱為義(創15:1-6)。

此刻,神第四次向亞伯蘭顯現,試驗就開始了。如今亞伯蘭首次 ─ 並且連續兩次 ─ 俯伏在地表達他的尊崇、敬拜、虔誠、畏懼與敬畏(創17:3,17)。他俯伏在神面前,因爲神首次被宣告:祂是全能的神(El-Shaddai),就是偉大無比,是無所不能的神。

我們需要更新我們與神的關係,珍惜與祂同行,燃起信心的熱誠,渴慕與神親近。我們不應該消極地害怕祂,但須積極地敬畏祂。這不是情緒上的害怕,而是敬虔的反應,有時稱為神聖的敬畏,其分別在於:我們是怕死了,還是嚇醒了!我們需要第二種反應。

你是正在茁壯成長,還是腐朽墮落了?你是否在你的禱告生活、靈修生活、和基督徒的生活中,有持續地長進?

認清你生命的任務
17:5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6 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7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8 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9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創17:5-9)

在耶穌基督出生幾世紀之前,亞歷山大大帝從馬其頓和希臘擴張,進而征服地中海世界。在一次戰役中,亞歷山大大帝得知,有一個士兵的行爲不斷地嚴重觸犯軍規,因此影響希臘軍隊的名聲。更糟的是,那軍人的名字也叫「亞歷山大」。

當大帝知道這件事後,他叫了那名士兵親自來見他。就在那年輕人來到亞歷山大的帳棚時,大帝問他:「你叫甚麼名字?」士兵回答:「亞歷山大,將軍。」大帝盯住他的眼睛並嚴厲地命令道 :「士兵,要嘛改正你的行為,要嘛改掉你的名字!」

接下來,亞伯拉罕和撒拉從神得到新的名字,這表示他們為了別人的需要,要面對新的角色、新的責任,與新的服事。神所賜既有啓示性,且又響亮的名字,使他們突破了自已狹小的世界、家庭圈子及現狀。亞伯拉罕發現自己有個人的呼召、一個神聖的使命,及一個全球的擴展計劃。神要藉亞伯拉罕成為多之父,世界的明燈以及外邦人的橋樑。他成為人類閱讀的活信息、讓世人分享的公開書信及未信者的美好見證。

亞伯蘭 ─「高貴的父親」已改成亞伯拉罕,成了「多國的父」。撒萊(15節),從「我的公主」改為撒拉 ─「公主」。撒萊的狹窄世界變得更寬闊,她不再是亞伯蘭的小公主,而是民族的母親,要放下她小公主的角色而擔任全地之母的職分。

神救我們不是為了作窗口的展覽品、假珠寶、或擺在博物館中的古董。我們做全能神的僕人、下屬和士兵爲著一個目的:做這個世界的好鄰居、做這個世界的使者、和世界的見證人。

你是否明白神賜給你的使命?神爲你安排什麼樣的角色?你如何對神的事工有所貢獻呢?

讓你的信心有所行動
17:15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妻子撒萊,不可再叫撒萊,他的名要叫撒拉。16 我必賜福給他,也要使你從他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他,他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他而出。17 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麼,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麼。18 亞伯拉罕對 神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19 神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創17:15-19)

一位妻子邀請一些人吃晚餐。吃飯的時候她轉向六歲的女兒說:「你願不願意為我們謝飯?」女孩回答:「我不知道該說甚麼。」那妻子回答:「你聽到媽媽說什麼你就說什麼吧。」女兒低頭說:「主啊,究竟為甚麼我邀請這些人來吃晚餐呢?」

亞伯拉罕的信心需要保養、調整、或大整修。雖然他不知道,但他必須填加汽油、水和機油。在信心的路上,他的電池需要充電,他的信心輪胎需要更換,而且過濾器也已經阻塞了。他已走過漫漫的長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年復一年不停地奔波。

如今高齡的亞伯拉罕除了想宣佈繼承人以外,他對神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神的話語、亞伯拉罕的反應,兩位的談話一直都很好,直到神說一件出人意料的事,讓亞伯拉罕聽到後對自己發笑(17節):想想一把年紀的撒拉,神一定搞錯了。九十九歲的亞伯拉罕(1節)不再有夢想,已經好久不相信有奇蹟,也從未期待撒拉會有小孩。亞伯拉罕的信心迅速走下坡,再一年他即將百歲,撒拉也只比他年輕十歲(17節),最後一次神對他說話,也已經是十三年前的事了(創16:16,17:1),而他的兒子以實瑪利現在已是一位少年人。

亞伯拉罕竊笑,繼而笑出了聲,他自我嘲笑。問題出在亞伯拉罕停止增長;他失去方向,不知不覺之中開始放棄夢想,而竟不自知。他以爲神可以向他說任何籠統的事情,而不會向他說這麼明確、具體又新穎的事。

這位信心之父真的需要做個信心檢查。不像在不久的將來,他可以得到土地的應許那樣,亞伯拉罕這次太吃驚了,因為所應許的繼承人很快就出現 ─ 他在世的時候會看到的兒子,非常具體 ─ 一個叫以撒的男孩,會從他親密的妻子撒拉所生。

這對亞伯拉罕來說太意外,太料想不到了。他本能的反應是竊笑、對自己笑、微微笑:以撒的誕生是最大的笑話。他的父親(創17:17)、母親(創18:12-15),和鄰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恥笑(創21:6)。亞伯拉罕的笑和撒拉的笑之間是有區別的:亞伯拉罕的笑是當著神的面,並與神有交談;撒拉是心裡暗笑(創18:12),是無禮地笑。她沒有對神說回應、沒有發問題,也沒有表示相信。亞伯拉罕笑,並向神說話;撒來跟自己笑,鄰居跟她一起笑。

結論:別人從你的身上聞到基督的香氣嗎?他們能在你身上看見聖靈的工作嗎?他們會為著祂在你裡面的工作,歸榮耀給神嗎?你是否成長遲緩、停滯不前或陳腐污濁?聖經教導:「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前2:2-3)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San Gabriel Valley Tribune 1/22/01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5-room-to-grow-gen-17.html

所有閃亮的是鹽,而不是黃金 (創 19)「亞伯拉罕系列之六」

所有閃亮的是鹽,而不是黃金(創世記19:1-26[i]

確實,在創世記十九章,有關神對所多瑪、蛾摩拉的審判,是一段震撼人心的經文,甚至在教導和應用這段經文時,都非常的困難;很多基督徒對這段經文的內容和文學,尤其是經文的結尾部分都感覺不舒服。不幸的是:有人用這段經文,藉機幸災樂禍地恥笑同性戀的行為,說神同樣會審判和毀滅他們。

所多瑪、蛾摩拉的處境非常複雜,不是單一事件。它涉及到正常男女關係的變質(5節),人與人之間的暴力及衝突(9節),以及墮落的人類對神的邪惡心思(13節)。

早在創世記十三章,羅得愚蠢地選擇了繁榮的城市作為居住地,因爲那是人口衆多、商業繁忙,又有優美的風景和肥沃的土地,但是他卻不考慮那裏同樣也是一個道德敗壞、人心墮落、社會動蕩的地方(創13:10)。東方九王爭戰的時候(創14:12)亞伯拉罕曾經救出他那固執的侄子。在創世記十八章,神又答應亞伯拉罕:如果所多瑪城裏有十個義人的話,祂就不會毀滅這城。

為甚麼所多瑪、蛾摩拉遭神的審判呢?我們面對一個沒有道德,沒有信仰和不可逆轉的環境,應有何反應?當是非不分、人心不古,神的審判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應當採取什麼行動?

與罪惡有所分別
19:4 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5 呼叫羅得說 :今日晚上到你這裡來的人在哪裡呢?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為。6 羅得出來,把門關上,到眾人那裡, 7 說 :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8 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們作甚麼。9 眾人說 :退去罷,又說 :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作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眾人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10 只是那二人伸出手來,將羅得拉進屋去,把門關上。11 並且使門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他們摸來摸,總尋不著房門。(創19:4-11)

在所多瑪、蛾摩拉裡,正如亞伯拉罕所希望的,是否有十個義人?(創18:32)其實,最後羅得是那座城裏惟一的義人,是所多瑪裏最接近正常人的一個人。

你願意住在所多瑪城嗎?願意在那裏建立家庭、與他人交往嗎?羅得深信他能有辦法應付那地的居民,對付當時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今天,許多人認為自己能夠應付酒精、藥物、性關係、任何壞事、不健康或有害的東西,而不會陷入其中,也不會受到傷害,或者不會有任何的惡果。羅得在那時常受到鄰居的挑戰、衝擊甚至威脅,於是他的生活就此被改變了。

為甚麼神不毀滅加州的一些城市,比如世界色情之都聖費爾蘭達峽谷 (San Fernando Valley)、世界同性戀之都舊金山、或世界第一安非他命(amphetamines)之都的聖柏那迪諾(San Bernardino)等罪惡的城市呢?我認爲神會的,正如同坎波羅(Tony Campolo)說:「如果神不審判這個世代,祂必向所多瑪道歉。」

我來解釋一下神爲什麼暫時放過我們,我們這個社會爲什麼仍存留至今;即使神的審判正在來臨,我們應當做些什麼來影響這個社會。

基督徒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也是社會的良心和聲音,基督徒應當對這個社會有正面的影響。他們必須在黑暗中發光,在光明中行,做一切正直的事情。不幸的是,羅得卻像他的鄰居,竟然提出把自己的女兒送給那些惡貫滿盈的匪徒,以滿足他們的肉慾,他的這些行迹無疑是不知不覺地效法了他週圍的人(4-8節)。
最後,羅得的呐喊無濟於事(9節),為甚麼?因為羅得只想免於麻煩,所以他說:「不要作這惡事」,「有個更好辦法」,當然包括「不要在我舍下做這事」。

你與你週圍的世界有何不同?你是否隨從了惡人的計謀?站在罪人的道路上?或坐在褻慢人的座位?

遠離惡化的環境
19:12 二人對羅得說 :你這裡還有甚麼人,無論是女婿,是兒女,和這城中一切屬你的人,你都要將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13 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差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14 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他女兒的女婿們,〔娶了或作將要娶〕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15 天明了、天使催逼羅得說,起來、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16 但羅得遲延不走,二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17 領他們出來以後,就說:逃命罷,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18 羅得對他們說,我主阿,不要如此。19 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20 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麼,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21 天使對他說,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 22 你要速速的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作甚麼。因此那城名叫瑣珥。〔瑣珥就是小的意思〕(創19:12-22)

羅得就像一隻青蛙一樣,如果將牠放在熱水裡他就會立刻跳出來,但是若放在冷水裏,慢慢加熱,這樣牠就會不知不覺地喪命。這個奇怪的環境、怪誕的行為及墮落的群眾並不會讓他覺得應該儘速遷徙。他心想:只要環境不來影響我,我仍可以長治久安;只要管好自己的事,還是可以劃清界線。即使所多瑪並非好地方,這裏無法營造正直、健康而正常的家庭,羅得並不在意。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羅得在他的路途中有許多障礙,這些障礙不是來自外人,而是源於自家人:他的女婿們嘲笑他(14節),他的妻子貪愛世界,甚至他自己也猶移不定。羅得不能夠說服他未來的女婿(4節)及他的妻子,他只好獨自離去。諷刺的是,那城裏的人亦徒然地對他說:「退去罷!」(9節)

最後,天使必須遷就他們並拖延時間,勸他們離開那裏趕快逃命(17節),又拖拉著他們離開城市。天使也依了羅得的要求,當他們比較平安,但還未完全平安的時候,就讓他停留在下一個城鎮(19-21節)。羅得像一個屬世的人這樣想:「問題沒有那麼嚴重、離開不是這麼簡單、審判不會那麼突然!沒有妻子一起的話我不離開、我的家人沒有準備好、我們已經定了結婚的日期!」

對未來有所警悟
19:23 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24 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 25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26 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創19:23-26)

所多瑪的審判不可能被阻止或遲延,但是羅得的妻子所受的處罰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天使給了羅得及其家庭多少次警告?三次嚴厲的警告(12,15,17節)。最後的警告有多少個命令?我過去認為有二個。其實,有四個:逃命罷,不可回頭看,也不要停,要往山上逃跑。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羅得的妻子還是要回頭看,神奇妙的保護就離她而去。在死海區域有豐富的礦産 ─ 石油、瀝青、鹽和硫磺(petroleum, bitumen, salt and sulfur)像雨一樣下在她的身上
[iii]。她不僅停留在所多瑪、蛾摩拉時間過長,而且也把她的心留在那兒,她的眼目留戀那座城市;不幸地是,她也就永遠地留在那裏。

有人說:「心裏不在意的,它就會忽視。心裏在意的,它就琢磨。不斷琢磨,就會相信。心裏既然相信,最終便會附諸行動。(Earl Nightingale)

羅得的妻子離開了城市,但是城市沒有離開她,城市仍然存於她的血液裏,存於她的心思意念裏。

結論:聖經說:「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申4:24)惡人乃像糠秕被風吹散盡了(詩1:4)。聖經不僅是勸我們「遠離罪惡」,又說:「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前5:22)你貪愛世界嗎?你的心是否緊緊地被世界的事務所纏裹?神的愛在你裏面嗎?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2:15)。通到神的道路是窄門,但是滅亡的道路是寬的,所以我們必須提防並離開這腐敗的世代。你是否緊緊抓住生命之道,以致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Illustrations for Preaching and Teaching, Craig Brian Larson
[iii] Genesis 135, Derek Kidner,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6-all-that-glitters-is-salt.html

藉我賜恩福 (創 20)「亞伯拉罕系列之七」

藉我賜恩福(創世記 20[i]
幾年前,《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刊登了一項有關現代人對鄰居的評價與互動關係的調查結果。受訪的一千零二位成年人中,許多人認爲他們的鄰居是珍貴的朋友,而非那種不知其名的無情陌生人。

以下是調查的結果:
69% 的人在過去的一年內幫助過他們的鄰居,或得到鄰居的幫助。
63%的人認爲他們的地區和五年前一樣安全。
61%的人認識或相當認識他們的鄰居。
51%的人在過去的一年曾經與鄰居相互借用過一些東西。
47%的人與他們的鄰居每月有多於五次的聊天,37% 聊過一到四次,只有14% 的人不跟鄰居談話。
33% 的人與鄰居在彼此的家吃過飯。
[ii]

在創世記十二章,神應許了亞伯拉罕三件事情:土地、後裔與祝福。即使亞伯拉罕距離神所要祝福的那種人尚遠,但神的應許正在成全。之後,神在創世記十五章為他定下應許地的範圍(創15:18─21);在十七章,神所應許的後裔以撒誕生了;第二十章講述這位信心之父(羅4:11)與外邦鄰居之間的關係。受割禮者之父(羅4:12)和多國之父(羅4:17)要擔當神為他命定的角色的時機到了 ─ 他要做神應許承受者、和平的器皿及世界的見證人。

基督徒應與未信者如何相處呢?我們對他們的理解是否應有所改觀?神為甚麼要將他的祝福賜給這個不信的世界?

人有失足,馬有亂蹄
20:1 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2 亞伯拉罕稱他的妻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創20:1-2)

有個中國成語叫「失斧疑鄰」,這故事講到:有個人丟了他的斧頭,他仔細到房子各個角落地找,但是斧頭不在廚房、臥室、也不在其他任何的房間裡。他猜疑失蹤的斧頭不是放錯了地方,而是被偷了。他心裡相信那把斧頭不可能自己走出去、藏起來,於是他開始懷疑他鄰居的兒子。當那個男孩經過他門前的時候,他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斧頭的人,他就確信是鄰居的孩子偷了他的東西。

可是,不久之後,那人偶然在自己的地窖裏發現了斧頭。當他下次看見那個男孩的時候,他的態度和觀點就不同了,男孩的一舉一動怎麼也不像是個賊。

在亞伯拉罕的內心深處,他對於那些外邦鄰居感到懼怕、不信任以及不能忍受。其實,這也不是甚麼新鮮事。當他遠在埃及地時,他就因害怕法老王,以至於說謊(創12)。他也同樣懷疑剛認識的鄰居,亞比米勒。亞伯拉罕對他的侄子羅得和其他猶太人則是推心置腹地幫助;對於外邦人,無論是敵人或朋友,他都一律懷疑不信。他會盡其所能地將親戚羅得及其家屬從外國侵略者中解救出來,找回他們所有的貨物和財產,並保護他們不再受侵略(創14:16-17),他只關心自己圈內的事,圈外的事他一概不管,並與外邦人儘量畫清界線。在亞伯拉罕的內心深處,他認爲只要外人有能力、有機會,就會傷害、背叛,甚至殺死他及他的家庭、親戚。

亞比米勒誤以爲撒拉是單身、沒有心上人,以爲就可以留她在宮中,然而他如果受神的審判,罪因是受亞伯拉罕連累、甚至害死亞比米勒。

亞伯拉罕以為他了解外邦人的本性,但是他們不像他所想的那麼壞或那麼凶!至少不是每一個外邦人都是亞伯拉罕所想的那麼罪惡。亞比米勒很單純卻遭遇麻煩、牽連,完全是因為亞伯拉罕說謊。亞伯拉罕認爲外邦人不守法,是不敬虔的鄰居,不是可靠的朋友;他們是不潔淨、未受割禮,也是不虔誠的罪人;大部分外邦人是掠奪者、是強盜、是惡人。因此當他抵達基拉耳時,他就開始隱瞞事實、說謊欺騙。

不幸的是,從這點看來,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並沒有增加,但是他對外邦人的懷疑倒卻加深了;他缺乏信心的操練,卻養成了對外人的偏見;事情發生之前他沒有禱告,事發之後,因著他心胸狹窄、謊話連篇,錯失作見證的大好時機。

神是公平和慈愛的
20:3 但夜間神來在夢中,對亞比米勒說,你是個死人哪,因為你取了那女人來,他原是別人的妻子。4 亞比米勒卻還沒有親近撒拉,他說:主阿,連有義的國你也要毀滅麼。5 那人豈不是自己對我說,他是我的妹子麼,就是女人也自己說,他是我的哥哥。我作這事,是心正手潔的。6神在夢中對他說,我知道你作這事是心中正直,我也攔阻了你,免得你得罪我,所以我不容你沾著她。7 現在你把這人的妻子歸還他,因為他是先知,他要為你禱告,使你存活,你若不歸還他,你當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創20: 3-7)

有個猶太故事提到亞伯拉罕如何改變他對外邦人的態度。有一次,當族長亞伯拉罕坐在他的帳棚門口,他看到一位疲倦的老人走近。亞伯拉罕起來,跑去迎接他,邀請他進入帳棚休息,但是老人拒絕他的邀請,說:「不必了,謝謝!我會在一棵樹下休息。」但是,在亞伯拉罕盛情邀請下,老人終於進入帳棚裡。

亞伯拉罕把羊奶、奶油、和剛烤好的餅擺在老人面前。陌生人吃得非常滿意。吃完後亞伯拉罕對他說:「讚美耶和華,天地的神,祂賜食物給祂所創造的人。」但是老人卻毫無表情地回答:「我不認識你的神,我只讚美我手所造的神!」

亞伯拉罕對老人講述神的偉大和慈愛。他極力地勸他說,他的偶像是死東西,並不能幫助他或拯救任何人。亞伯拉罕要他放棄偶像,歸信唯一的真神,為著每一天神所賜的來感謝祂。雖然亞伯拉罕誠懇請求,但是老人憤怒地說:「你怎麼這麼大膽對我說話,勸我放棄我的神!你和我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所以不要再強逼我,我不會聽!」亞伯拉罕十分氣憤,向他大聲吼道:「老人家,滾出我的帳棚!」老人沒有再說一句,就無聲地離開,消失在黑夜和沙漠之中。

當全能的神看到這一切,祂極其憤怒地站在亞伯拉罕面前問:「夜晚來見你的老人在哪?」亞伯拉罕回答:「他太頑固了。我勸他說,假如他相信祢,他會凡事順利。可是他拒絕聽我的話,所以我一生氣,將他趕出我的帳棚了。」然後神說:「你做的事,你考慮過後果了嗎?你想想,我是全能的創造者,然而我這麼多年一直容忍著這個老人的不信,我還給他穿和給他吃,供應他所有的需要。但是他到你家只是一個晚上,你卻不顧待客之禮,毫無同情心,將他趕到荒漠當中!」

亞伯拉罕一聽,跪在地上懇求神寬恕他的罪過。神說:「我不會寬恕你,除非你所惡待的老人饒恕了你!」亞伯拉罕立刻跑出他的帳棚,在沙漠中尋找了很久之後才找到那位老人。然後他跪在老人腳前,哭著請求他的饒恕。老人被亞伯拉罕的誠心所感動,就原諒他。
[iii]

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祂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全人類,祂對他們有同樣的要求,祂給每個人機會,一條出路,來悔改。神不偏待人,祂悅納來自各國中的敬畏主、行義的人。(徒10: 34─35)

亞比米勒心底坦蕩,他沒有給亞伯拉罕或撒拉惹什麼麻煩。他並不固執,不是不悔改,也不是不知羞恥。而撒拉也不是以前在埃及受欺騙的她了(創12:19),如今她在騙局當中有分,她同意那個計畫,與丈夫一起欺騙亞比米勒,說亞伯拉罕是她的哥哥(5節)。神也沒有否認亞比米勒對自己的辯白,說他心正手潔(5,6節)。幸好,亞比米勒還沒有親近撒拉(4節),而且神也攔阻了他(4,6節)。這位外邦的王沒有親近撒拉,也沒有因此得罪神。亞比米勒不像面臨大災的埃及王(創12:17),他除了一場惡夢以外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他也不像法老王,需要調查他的麻煩是否從撒拉而來(創12:18),神直接向他指出危險在那裡。最後,亞比米勒謙卑地回答,積極地反應,並立即遵照神的指示去行。換句話說,救恩離這外邦國王並不遠。

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他人(無論是信或不信的人),這是新約中主要的教導之一。根據希臘文,有關「對待眾人」的教訓包括:留心去作眾人以為美的事(羅 12:17)、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來12:14)、向眾人行善(拉6:10)、尊敬眾人(彼前2:17)、愛眾人(帖前3:12)、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追求良善待眾人(帖前5:15),和向眾人大顯溫柔(多3:2)。

聖經教導信徒要效法、傳遞、活出神的憐憫(路6:36),甚至向那些懷疑者、挑戰者以及那些不承認神的存在、拒絕真理及福音的人,也是如此。猶大書 22至23節 說:「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保羅說:「主的僕人需要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2:25-26)。彼得也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2:12)

思念上面的事,幫助世上的人
20:11 亞伯拉罕說: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2 況且她也實在是我的妹子,她與我是同父異母,後來作了我的妻子。13 當神叫我離開父家飄流在外的時候,我對他說,我們無論走到甚麼地方,你可以對人說,他是我的哥哥。這就是你待我的恩典了。14 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15 亞比米勒又說:看哪,我的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隨意居住。16 又對撒拉說:我給你哥哥一千銀子,作為你在閤家人面前遮羞的,〔羞原文作眼〕你就在眾人面前沒有不是了。17 亞伯拉罕禱告神,神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他們便能生育。18 因耶和華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緣故,已經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創20:11-18)

有一名衛理公會的宣教士和佈道家史坦利.鍾斯(E. Stanley Jones,1884-1973),在印度宣教三十六年之後,有機會與印度之父甘地,這位他一直欽佩的人交了朋友,他甚至為這位印度最著名的人寫過一本傳記,書名叫《甘地:一個朋友的描寫》。鍾斯和甘地公開地、坦率地談論有關宗教、社會和政治的話題。

鍾斯和甘地第一次見面時,鍾斯問甘地一個直接的問題:「如何使基督教能夠成為印度民族生活的一部分,爲印度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你身為印度的領袖之一,可否告訴我,作為一個基督徒,要如何才能使這件事成真?」

甘地的答覆直接了當:「第一,我建議你們所有的基督徒、宣教士必須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來。第二,實踐你們的宗教而不要淡化或打折扣。第三,強調愛心並使它成爲你們工作的動力。第四,研究其他宗教,發現在他們的優點,以便可以順利地接觸他們。」
[iv]

亞伯拉罕終於可以向亞比米勒坦誠地說明了他心裏的想法。在埃及地,法老王曾像亞比米勒一樣要求他回答,他都沒有回答法老王(創12:18-20)。這位多國的父(羅4:17)對神的信心和對人的信任增加了,在第二次的騙局當中,他學到一個功課,那就是:誠實是上策。亞伯拉罕承認:「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1節)交代之後,事情好辦了,誤會得以化解,亞伯拉罕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此,他在基拉耳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創21:34),不像在埃及時短短停留。甚至他的兒子住在基拉耳,一直到被邀請離開為止(創26:16)。

他可以在基拉耳長期居住,理由是再明顯不過了:他沒有單顧自己,也考慮亞比米勒的益處;他縫補了破裂的關係,建立了穩定的友誼,改正了他過去的錯誤。亞伯拉罕坦率地告訴亞比米勒他的懼怕,承擔了他作丈夫的責任,並勇於面對欺騙所造成的後果。

亞伯拉罕的認罪使這事件有了轉機。突然間,亞比米勒開始善待亞伯拉罕。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亞比米勒甚至邀請亞伯拉罕隨意居住(14-15節)。亞伯拉罕在基拉耳轉變之前,他們的友誼是不可能建立的。除了僕婢和牛羊以外,亞比米勒也給亞伯拉罕一千銀子(16節)。畢竟,他在埃及一敗塗地。他被埃及法老趕走的時候,兩手空空,一無所獲。他的騙局被識破之前,亞伯拉罕在埃及還有所獲。在埃及,謊言被揭穿後,亞伯拉罕什麼也沒說,甚麼也沒作成,羞愧地離開;而這一次,他悔改認錯,也挽回了他的名聲。不像法老王不再相信亞伯拉罕,亞比米勒反而相信了認罪的亞伯拉罕,並爲亞伯拉罕提供住處,恢復了撒拉的好名聲,爲這整個事件作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結論:信徒是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太5:13-14)。你是否讓你的光在人的面前照耀,叫他人能看見你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在天上的父?別人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你做了什麼事;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你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和你有多少的知識。假如信徒在地上沒有任何的見證,談論天上的事又有什麼用處?有人說:「人不關心你知道多少,直到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多少。」你的言談舉止、行事爲人是否為基督做好見證?你是否做一盞明燈、做個好鄰居、做個模範公民?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USA Today 7/14/97
[iii] A Treasury of Jewish Folklore 456-57, ed. Nathan Ausubel.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48
[iv] Bill Moore, http://www.kyumc.org/discipleship/Discipleship_NetNews_10-00.html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7-make-me-blessing-gen-20.html

神的朋友 (創 22)「亞伯拉罕系列之八」


神的朋友(創世記 22[1]
在一個寒冷的清晨三點鍾,一位宣教士候選人走進辦公室,準備與一個宣教差會的主考官面試。他一直等到早上八點主考官才出現。主考官說:「我們直接開始面試。第一,請拼寫baker(麵包師)這個字」。年輕人照實拼出這個字,「B-a-k-e-r。」

主考官說:「很好。現在,再考一道數學題。二乘二等於多少?」年輕人立刻回答:「四。」主考官說:「非常好,明天我會把你推薦給董事會。你已經通過了面談。」

董事會議上,主考官極力稱讚這位年輕人,說:「他已經具備一個宣教士的資格。第一,我考驗他是否順服。我告訴他在早晨三點來到我的地方。他在寒冷的早上,放下溫暖的床,沒有抱怨,沒有反對,便來見我。第二,我試驗他是否準時。他準時三點出現。第三,我檢查他的耐心。我叫他早上三點來見我,我又故意讓他等了我五個小時,他照樣等待。第四,我測驗他的脾氣。他沒有任何生氣的跡象;他甚至沒有問我為什麼遲到。第五,我試試他是否謙卑。我要求他回答一些小孩都能回答的問題,他仍然沒有不滿。他完全符合一個宣教士的所有條件」。
[2]

在創世記二十二章,神戲劇性地測試亞伯拉罕的信心,吩咐他把以撒帶到山上,作爲祭物獻給神。亞伯拉罕已失去了他另一個兒子,因為以實瑪利已跟隨他的母親夏甲,離開亞伯拉罕的家(創21:9-20)。如今,亞伯拉罕走到了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岔路口。晚年生以撒的撒拉將會在下一章過世,亞伯拉罕從此之後也要退出歷史舞台,而他的兒子以撒也將成爲之後的主角。亞伯拉罕現在正面對他生命最重要的考驗,如果通過了這個考驗,那麼亞伯拉罕在猶太人的歷史上就會永不滅沒,他的信心及勇氣也將永被傳揚,而他會得到神給人最尊貴和最親密的稱讚 — 被稱為神的朋友(雅2:21-23)。

信徒應如何通過信心的考驗呢?特別是睹注很高的時候。有信心的人願意聽從神似乎不合理的要求,他們的動機是什麼?試煉又如何使人的信心更成熟?

信靠全能的神:愛裡沒有懼怕
22:1 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3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4 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5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創22:1-5)

有一年夏天,一個小鎮遭遇嚴重的乾旱,莊稼即將枯乾。就在一個炎熱、乾燥的星期天,村裏的牧師告訴會眾,「除了禱告求雨之外,我們無路可走。請回家、憑信心、向神禱告,下個禮拜天來,並預備爲神所賜下的雨獻上感恩。」

會眾按照牧師的吩咐去行,在下一主日回到教會。他們仍然對牧師上禮拜天所說的話議論紛紛,不停地談論著牧師信息的內容。但是牧師一見他們,就十分氣憤,責備他們不順服、不忠心、假冒為善,又疏於禱告。會衆急忙勸牧師別生氣,並爲自己辯護。牧師說:「今天我們不能敬拜,因爲你們根本不相信神。」會衆當然很失望,隨即又辯白自己的無辜:「我們已經向神禱告了啊!我們的確相信神會聽我們的禱告啊!」但牧師斥責道:「你們真得相信嗎?那麼你們的雨傘在那裡?」

德蕾莎修女說:「真正的敬虔是帶著微笑去做神的工作」。

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羅4:18),他實在令人敬佩。他沒有猶豫,沒有質疑,更沒有吵鬧,完全按照神所說的去行。假如他抵制、生氣、掙扎、激動或失去理智,相信神也不會責怪他。亞伯拉罕並不要求神進一步的說明,也不討價還價以拖延時間,更沒有對神的要求提出質疑。相反地,他出乎意料地遵從了神的命令。甚至,神還未指定具體日期,他就在第二天一大早起來,不勞僕人便獨自準備妥當,帶著僕人及兒子離開居住地。三天的路程(4節),他有足夠的時間去思想、改變主意或懇求神手下留情。

人怎麼可能拿自己最愛的孩子作獻祭呢?怎麼可能不設法保護他的孩子呢?這裏講的非常清楚,神要的不是以實瑪利,而是以撒。這個孩子可是自己心愛的妻子撒拉在過了生育歲數所生的。神的命令很清楚:獻上以撒,就像利未祭司獻祭物給神一樣(利14:20)。試想:亞伯拉罕該如何告訴孩子的母親?亞伯拉罕和撒拉深愛著這個孩子,他們願意犧牲自己來替孩子死。毫無疑問地,孩子的死必定會令他們心碎、流淚、掙扎。這個孩子一直是他們的驕傲、喜樂,也是他們的生命。

亞伯拉罕把神的話當真了嗎?當然,他帶了柴,帶了火和刀。他沒半點廢話,就像例行公事一樣去獻以撒。他到了山上,築了壇,把柴擺好,把兒子綁了起來,放在壇的柴上,之後亞伯拉罕就拿出刀來,要殺他的兒子。

亞伯拉罕對神的順服真是難以想像,又極其堅定。他已經走過漫長的人生之路。他的祖父,包括他的父親,以前崇拜偶像,是不相信神的人(書24:2-4),但是神揀選了亞伯蘭,領他出迦勒底的吾珥,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尼9:7-8)。亞伯拉罕和撒萊在哈蘭積蓄財物,所得的人口甚多(創12:5)之後又增加了更多牲畜和僕婢(創12:6),更擁有極多的金、銀(創13:2)。即使他們非常富裕(創13:2),但是財富仍然源源不繼(創20:16),連以撒也是神所賜的(創17:16)。在他們無望的時候,慈愛的神就賜給他們孩子。

亞伯拉罕怎麼可能會拒絕神唯一要求他的事呢?何況是那位從法老王(創12:17)到亞比米勒、從饑荒(創12:10)到戰爭(創14:15)、迦勒底到迦南,都一直保護他的神(創20:3)。

信靠全備的神: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22:9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10 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11 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12 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22:9-12)

克瑞達弗芮博士(Fred Craddock)曾講過一個有關奧斯瓦德哥塔(Oswald Goltar)的故事。哥塔是一位宣教士,在二次大戰後期被派到印度宣教。幾個月後,他要回國,他所屬的教會匯了錢讓他買票坐船回國,等他到了碼頭,發現有一船從德國逃出來的猶太人被容許暫時上岸。原來這些猶太人沒有地方可去,所以都擠在船上的一個小閣樓裏。

正巧是聖誕季節,就在聖誕節的早上,這位宣教士進入猶太人所住的閣樓,並說:「聖誕節快樂!」這些猶太人奇怪地看著他,回答說:「我們是猶太人。」宣教士說:「我知道,難道聖誕節不想要點什麼?」沈默一會之後,他們回答:「餡餅如何,就像我們常在德國吃的那種。」

奧斯瓦德哥塔跑了出去,用買船票的錢爲所有在碼頭的猶太人買了餡餅,自然,他不得不去電,請求教會再匯錢來買船票,他的上司回電問他:「不是已經匯過錢了嗎,怎麼回事?」他回電:「我用那些錢爲猶太人買了餡餅。」上司又回電:「爲什麼這麼做,他們根本不信耶穌。」他又回電說:「不錯,他們是不信耶穌,但我相信耶穌。」

亞伯拉罕白白地就是所有信主之人的父(羅4:11),是所有受割禮之人的父(羅4:12),也是多國的父(羅4:17)。他清楚地知道神會透過以撒來賜給他後裔(創21:12),那為什麼他願意獻上自己的兒子?因為亞伯拉罕知道神是完全的神,在他沒有難成的事。祂會把兒子完好無損地還給亞伯拉罕,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甚至孩子更好、更健康。

希伯來書11:17-19 描寫了亞伯拉罕知道並相信神的完美和供應:「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亞伯拉罕相信:如果他獻上以撒,神也必定讓他從死裏複活,甚至毫髮無傷地交還給他,這就是信心的核心、意義與表現。有人說:「神的智慧使祂不可能犯錯,祂的良善使祂不可能犯罪。」

亞伯拉罕不生氣、不反抗、不藐視神的要求。他肚腹不翻騰、肌肉不緊繃,身體也不顫抖;雖然流淚,卻不憤怒;雖然心碎,卻未死心;他的口不發詛咒或說難聽的話,因為他對神的盼望不搖動也不疑惑。他相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信靠全知的神:應當一無挂慮
22:13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15 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16 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17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18 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3-18)

一六三四年,著名的德國畫家倫伯朗(Rembrandt)畫了一幅傑出的作品,勾勒出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情景。那幅畫完美地描繪了神如何介入以阻止亞伯拉罕殺害他兒子以撒。以撒的眼睛並未看著父親;兒子在地上躺著,他的雙臂綁在背後,他的眼睛被父親的左手遮蓋,他的頭後仰著,一隻腿好像很放鬆,而另外一支好像要踢出去。

倫伯朗的畫最吸引人的部分是亞伯拉罕的右手所做的。亞伯拉罕已經高舉右手準備擊殺兒子,但是天使出手緊抓他的右手。那幅畫表現出天使的右手非常有力,因此亞伯拉罕不得不鬆開手,結果刀就從他的手上掉落在地。

天使舉起他的左手,似乎暗示亞伯拉罕住手。天使的眼睛相當耐人尋味,當天使奮力阻止亞伯拉罕時,眼睛嚴厲地看著他,同時,也看著以撒,是否沒事。
[3]

神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雅1:13)。聖潔的神絕不可能允許我們做一些不道德、無人性、或不負責任的事。祂不會要求我們做一些我們無法給、無法做、或無法承受的事。當無辜者要被毀滅、或被剝奪其價值和生命的時候,祂絕不會坐視不管。

神試驗亞伯拉罕,為要使亞伯拉罕的良善、勇氣與信心可以擴展、栽培以至於成熟。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並見到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因此亞伯拉罕稱那地方為「耶和華必預備」(22:13-14a)。「預備」一字的希伯來文原意是「看見」的意思。英文字「provide」也有這個意思。它是「之前」(pro or before)的意思,和「看」(video or see)的意思。這個字的希伯來文,就是「神看見」的意思。神已看見亞伯拉罕信心的美好、純正及其精髓;神也看到他通過了考驗、痛苦而得勝。

公羊見證了神預先知道人的肉體、情感和屬靈的需要。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神的應許最終和完美的實現,就是賜下他的兒子作爲我們的禮物。耶穌是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前1:19),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徒8:32),除去世人罪孽(約一1:29)。

令人驚訝的是,亞伯拉罕是聖經惟一被稱為「聽從了神的話」的人(創22:18,26:5)。他沒有保留或捨不得自己的兒子。多國之父(創17:4-5,羅4:17-18)、受割禮之人的父的他(羅4:12),這一次作為信心之父(羅4:11),已無條件地勝過信心的功課。

結論:神把最好的賜給了我們,祂擁有一切,祂掌控一切,祂救拔一切的敬虔人,使他們脫離疑慮及信心的搖擺,幫助他們勝過人生的一切考驗。神應許賜我們力量去戰勝人生的風暴、打擊和其他考驗。我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在每次試驗的最後,祂應許:「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雅1:12)
Recommended:
“Sacrifice” by Bob Fit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BmuQxXlHU
[1]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2] 7,700 Illustrations # 3461
[3] http://metalab.unc.edu/wm/paint/auth/rembrandt/1630/abraham.jpg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8-gods-friend-gen-22.html

哀慟的人有福了 (創 23)「亞伯拉罕系列之九」

哀慟的人有福了(創世記 23[i]

查理·布朗 — 有名的《花生漫畫》主角,每當感到受挫、進退兩難時,最能表達他心情的口頭禪就是:「Good Grief。」(好好哀慟一場!)[ii]

親人離世是最令人傷痛的事,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又是一個緩慢、痛苦、冗長的過程。《今日心理學》雜誌報導:維吉尼亞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關係密切的親人過世,是造成一個人憂鬱的最大因素。嚴重的疾病會使一個人的憂鬱風險增加 330%;離婚或分手導致不健康的風險是 1,130%;嚴重的婚姻問題會使風險升到1,400%;但是假如一個關係密切的親人去世,風險則會攀升到1,500%。
[iii]

亞伯拉罕和他相伴一世的妻子撒拉彼此深愛著對方。這段非比尋常的愛情故事會流芳百世。當亞伯拉罕要求他的妻子告訴外人,她是妹妹而不是妻子的時候,她乖乖照著丈夫的話去做了。當撒拉趕走使女夏甲(亞伯拉罕的第一兒子以實瑪利的母親)時,亞伯拉罕不情願地忍讓了。他們的愛情總算經過了諸多的考驗:路途遙遠又危險的迦南旅程、早期無子女的痛苦,甚至家庭內部日常的紛爭。他們的新婚是在迦勒底的吾珥與父親他拉一同度過的(創11:29);但在迦南,他們卻要學習自立,順利地適應當地的生活;以撒的出生終於使他們為人父母的夢想得以實現。這位多國之父(羅4:17)現在失去了妻子撒拉,這位信心之父內心作何感覺?沒有撒拉的生活將如何?他有能力繼續活下去嗎?他要如何紀念她?

哀傷並算是一件好事,但哀悼卻是一件好事!失去親愛的人可能使一個家庭面臨嚴重危機,但是對於家庭其他成員來說這不應該是世界末日。悲哀如何帶來助益呢?悲哀爲何能幫助我們忍受災難?我們該如何應付親人的過世?當其他人悲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應?

耐心地獨自流淚
23:1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2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創23:1-2)

容許他人為自己的失落而哭泣與傷痛,並不是件壞事。

著名的基督徒作家魯益師(C. S. Lewis)寫到:

「完全的愛是易受傷的。愛任何東西的時候,你的心肯定會發生扭曲,更容易受傷。如果你想確保它不受傷,你絕對不可用心去愛,甚至連一隻動物也不可以。要細心經營,小心護理,以免受牽連,把它自私地鎖在一個盒子裏,那裏漆黑、靜止、不透風,就絕不會破碎,反倒變得固若金湯。天堂之外唯一能使你免受愛這種危險東西的地方,就是地獄。
[iv]

亞伯拉罕為撒拉哀慟、哭號(2節)。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哭泣是個人對於傷心事的反映,而哀慟經常是在傳統的儀式中撕碎衣服、捶胸、或拉扯頭髮。聖經第一次記錄哀慟,最名顯的就是亞伯拉罕為妻子撒拉的哀慟。我們不知道亞伯拉罕哀慟多久,但是雅各的家人為著他們的父親哀慟了七天(創50:10)。

很多基督徒對於那些正處於哀傷或痛苦失落的人,不知該說什麼適當的話語。他們所說的話,經常反映了他們對傷痛存有負面的看法。對喪失親人的人,我們最普遍說的是:「別哭」、「不要自責」或「節哀順便」。出自善意的勸告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時間可以醫好一切」是不合適、不合時的。我所聽過最糟糕的安慰是「耶穌比你更需要他」。

勸告專欄作家阿碧(Dear Abby)對於如何關心那些傷心的人,提出了以下建議:「一個人如何應付傷痛是私人的事情。讓傷心的人自己先拿主意,如果他想要談話,鼓勵他多說話;如果他希望安靜地坐會兒,就不要打擾他。作爲朋友,應當打個電話,帶些食物,幫助他做些家務,及其他需要做的事。一個擁抱、握手、眼神讓他明白:『我在這裡,隨時可以幫助你』,這些要勝過千言萬語。」
[v]

哭泣、流淚是自然、健康和必要的。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城(St. Paul, Minnesota)眼睛和眼淚研究中心(Health Partners Dry Eye and Tear Research Center)的威廉輝醫生(William H. Frey)針對眼淚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眼淚由三個原因造成的 ─ 大部分源於悲哀,20%由於開心,0.5%則由憤怒而起。女人平均每個月哭五次,超過男人四倍。分別只有4% 的女人及高達45%的男人,說自己完全不會哭。對於哭泣的人,85% 的女人和 73% 的男人說他們哭泣之後,感覺好多了。女人憤怒時比較容易哭,但是發怒卻使男人壓抑他們的眼淚。
[vi]

眼淚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支撐下去,而不是使我們消沈。哭泣通常是健康的,在恢復的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哭泣能釋放悲傷的人,幫助他們儘早放下心事,而大哭之後有利於快速回復正常的生活。聖經沒有阻止人哭泣;帖撒羅尼迦前書40:13記載:「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問題不在「憂傷」,而是因爲沒有指望:「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羅馬書12:15還說: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耶穌在兩次特殊場合中,沒有控制自己的眼淚:一次為拉撒路的死(約11:35),另一次為耶路撒冷城(路19:41)。

耐心地向前走
23:12 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13 在他們面前對以弗崙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裡埋葬我的死人。14 以弗崙回答亞伯拉罕說:15 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甚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罷。16 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崙,照著他在赫人面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崙。(創23:12-16)

「社會再適應評估量表(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在大學心理學中是基本的課程。比較的清單當中,列舉了十二個造成重大壓力的因素,以及這些事如何影響生活,從低到最高的100分。最低的四個因素是:聖誕節,12分;與上司有麻煩,23分;與姻親不和及孩子長大離家,各29分;借貸款,30分。中間的四個中等的壓力因素是:轉行,36分;密友死亡,37分;懷孕,40分;退休,45分。四個壓力殺手是:失業,47分;結婚,50分;離婚,73分,配偶的死亡,達到最高點,100分。配偶的死亡是最難接受和處理的事。離了配偶的生活,不僅壓力最大,也是人生降到最低谷,極難調適。我曾聽過一個講員說一個失去太太的男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可能性會隨著太太離世,但是失去先生的太太卻往往能繼續活下去!

當心愛的人離世之後,那些存留的人如何順服神的指意?哭泣一陣子之後,亞伯拉罕站了起來(3節)。他沒有哭得使自己失去理智,也沒有哭壞了身體。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很快定意要往前行,而不是往後退;面對一切而不是逃避一切。撒拉雖然過世了,但是亞伯拉罕的目標、方向以及對生命的熱情沒有隨之減退。當然,他忍受了許多不眠之夜,度過了種種人生風浪,走過不少的寂寞低谷,因爲實在沒有甚麼比失去配偶更難受的了。生命走到低谷的時候,也就是出現轉機、開始向前走的時刻。他明白他還有許多事等著他去做,有許多人等著要見,總之有許多理由要繼續活下來。

為了撒拉、為了他們的兒子、為了自己,亞伯拉罕必須好好活下去。亞伯拉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一塊地來埋葬撒拉;有人要免費送他一塊地,但是他不願用一塊沒有付代價的土地來埋葬親愛的撒拉(5-6節)。雖然亞伯拉罕有很多僕人、牲畜及黃金,但是這是他平身第一次購買土地。是不是令人吃驚?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自己的不動産,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例外,以後他也並沒有爲任何的原因做不動産的投資,成為地產大亨。就是爲孩子也沒有過!他只買一塊地,來表示他對撒拉的愛。亞伯拉罕,實在來說,他仍然還算是吾珥人(創11:31),但是他想把撒拉埋葬在應許之地,靠近家人的地方,尤其要臨近他們年輕的兒子。

再者,亞伯拉罕必須爲以撒著想:以撒還沒有結婚(創 24:2)。亞伯拉罕必須確保以撒不會跟一個拜偶像的本地女孩結婚(創24:3)。爲此,他還要冒一個更大的風險:以撒可能返回他的老家吾珥(創24:6)!所以亞伯拉罕必須剛強、勇敢地面對。他不是惟一想念撒拉的人;以撒也同樣想念他的母親(創24:67)。其實,當以撒見了利百加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領她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創24:67)。只有當他們結婚以後,以撒纔得了安慰。

此時,亞伯拉罕還未到壽終正寢的時候,以撒結婚之後,亞伯拉罕獨自居住生活,而且他又娶了妻子,成立新的家庭,生了六個兒子,最後活到一百七十五歲(創25:1-7)。當他派他的僕人為以撒尋找新娘的時候,雖然亞伯拉罕年紀老邁(創24:1),但他並尚未臨到生命的終點(創25:7)。

耐心地向著目標努力
23:17 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崙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 18 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面前買妥的。(創23:17-18)

諾爾曼‧辛格(Norman E. Singer)拉比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故事:她的兒子離世了,她傷心地去找一位聖人,說:「你有甚麼神奇能力,可使我的兒子起死回生?」

他沒有打發她走,也沒有與她爭論,他說:「妳去一個從未發生過任何傷心事的家,取來一粒芥菜種給我。我們可以用它來除掉你生命中的悲傷。」那女人立刻去找那神奇的種子。

她首先來到一座輝煌的大廈,敲開門說:「我正在尋找一間沒有發生過悲劇的家庭。請問這裏是我要找的地方嗎?」他們告訴她:「你找錯地方了。」然後告訴她家中所發生的悲劇。女人自言自語:「除了我之外,誰還能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呢?」

她留下來安慰他們,然後繼續尋找一個沒有受過傷的家庭。但是無論她到何處,是農村,或是城市,她聽到一個接著一個不幸的故事。她就開始服事他們,反而忘記了自己要尋找神奇種子的事情。事實上,悲傷已經從她的生命中消失了。

失去親人之後,最大的挑戰就是在餘生,能活得有意義、有目標。

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曾說:「主啊,救我從絕望裏出來,若我還在絕望中,使我能為祢做一些和平的工作。」[vii]

亞伯拉罕沒有閑呆在家裡,或坐在搖椅上,過退休、隱居或遁世的生活。他從以弗崙那裡不單買了一塊田,還買了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17節)。他需要拿出鐵鏟、剪刀、切割機等等的工具;他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有許多的花需要種,有許多的草需要清除;何況還有那些野草,需要連根拔起或處理。

工作是一個挑戰,不是一個解藥,也不是一個靠山。工作可以幫助平靜和控制悲傷,但是不能挪去人的悲哀。工作是一個悲傷的人再次與世界、與別人接觸的出路,但不是逃避事情的藉口。工作是悲傷人的安慰,不是詛咒。工作能使一個人的頭腦、身體、精神都保持良好的狀況。

當然,亞伯拉罕 ─ 以他的年齡,財富,和當時的情況 ─ 只想做一些發洩情緒的事、一些私人的事情、一些理智的事。樹林是他隱藏的地方,田地是他散步的地方,山洞是他懷念的地方。大地、天空、安靜都會給他帶來安慰、休息,甚至讓他忘懷。

一位八十六歲的老人說:「我學習往前看。還有好書需要閱讀,日落需要觀看,朋友需要探訪,老狗需要一起散步」。
[viii]

結論:基督徒必須要正確面對死亡和虧損的危機。我們應容許死者離去、容許家人悲傷,並且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你是否對悲傷者給太多好話、或企圖安慰的話,反而缺乏具體的陪伴與禱告?為死者哭泣不是爲尋求幫助或博得同情,而是愛心、情感的反映。聖經給我們盼望和安慰的確信:「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你活在當下或活在過去?你是否想太多過去的事,而不現實面對現在與未來?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Good Grief”「好好哀慟一場!」有人另譯作:「我的天啊!」http://edu.qq.com/a/20050425/000080.htm
[iii] Psychology Today 11-12/95
[iv] Swindoll, The Quest For Character
[v] Quotable Quotations 166 Wheaton, IL: Victor Books, 1985
[vi] Los Angeles Times 3/10/97
[vii] Instrument of Thy Peace 41, Alan Paton,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68.
[viii] Live and Learn 159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9-good-grief-gen-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