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07

藉我賜恩福 (創 20)「亞伯拉罕系列之七」

藉我賜恩福(創世記 20[i]
幾年前,《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刊登了一項有關現代人對鄰居的評價與互動關係的調查結果。受訪的一千零二位成年人中,許多人認爲他們的鄰居是珍貴的朋友,而非那種不知其名的無情陌生人。

以下是調查的結果:
69% 的人在過去的一年內幫助過他們的鄰居,或得到鄰居的幫助。
63%的人認爲他們的地區和五年前一樣安全。
61%的人認識或相當認識他們的鄰居。
51%的人在過去的一年曾經與鄰居相互借用過一些東西。
47%的人與他們的鄰居每月有多於五次的聊天,37% 聊過一到四次,只有14% 的人不跟鄰居談話。
33% 的人與鄰居在彼此的家吃過飯。
[ii]

在創世記十二章,神應許了亞伯拉罕三件事情:土地、後裔與祝福。即使亞伯拉罕距離神所要祝福的那種人尚遠,但神的應許正在成全。之後,神在創世記十五章為他定下應許地的範圍(創15:18─21);在十七章,神所應許的後裔以撒誕生了;第二十章講述這位信心之父(羅4:11)與外邦鄰居之間的關係。受割禮者之父(羅4:12)和多國之父(羅4:17)要擔當神為他命定的角色的時機到了 ─ 他要做神應許承受者、和平的器皿及世界的見證人。

基督徒應與未信者如何相處呢?我們對他們的理解是否應有所改觀?神為甚麼要將他的祝福賜給這個不信的世界?

人有失足,馬有亂蹄
20:1 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2 亞伯拉罕稱他的妻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創20:1-2)

有個中國成語叫「失斧疑鄰」,這故事講到:有個人丟了他的斧頭,他仔細到房子各個角落地找,但是斧頭不在廚房、臥室、也不在其他任何的房間裡。他猜疑失蹤的斧頭不是放錯了地方,而是被偷了。他心裡相信那把斧頭不可能自己走出去、藏起來,於是他開始懷疑他鄰居的兒子。當那個男孩經過他門前的時候,他覺得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斧頭的人,他就確信是鄰居的孩子偷了他的東西。

可是,不久之後,那人偶然在自己的地窖裏發現了斧頭。當他下次看見那個男孩的時候,他的態度和觀點就不同了,男孩的一舉一動怎麼也不像是個賊。

在亞伯拉罕的內心深處,他對於那些外邦鄰居感到懼怕、不信任以及不能忍受。其實,這也不是甚麼新鮮事。當他遠在埃及地時,他就因害怕法老王,以至於說謊(創12)。他也同樣懷疑剛認識的鄰居,亞比米勒。亞伯拉罕對他的侄子羅得和其他猶太人則是推心置腹地幫助;對於外邦人,無論是敵人或朋友,他都一律懷疑不信。他會盡其所能地將親戚羅得及其家屬從外國侵略者中解救出來,找回他們所有的貨物和財產,並保護他們不再受侵略(創14:16-17),他只關心自己圈內的事,圈外的事他一概不管,並與外邦人儘量畫清界線。在亞伯拉罕的內心深處,他認爲只要外人有能力、有機會,就會傷害、背叛,甚至殺死他及他的家庭、親戚。

亞比米勒誤以爲撒拉是單身、沒有心上人,以爲就可以留她在宮中,然而他如果受神的審判,罪因是受亞伯拉罕連累、甚至害死亞比米勒。

亞伯拉罕以為他了解外邦人的本性,但是他們不像他所想的那麼壞或那麼凶!至少不是每一個外邦人都是亞伯拉罕所想的那麼罪惡。亞比米勒很單純卻遭遇麻煩、牽連,完全是因為亞伯拉罕說謊。亞伯拉罕認爲外邦人不守法,是不敬虔的鄰居,不是可靠的朋友;他們是不潔淨、未受割禮,也是不虔誠的罪人;大部分外邦人是掠奪者、是強盜、是惡人。因此當他抵達基拉耳時,他就開始隱瞞事實、說謊欺騙。

不幸的是,從這點看來,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並沒有增加,但是他對外邦人的懷疑倒卻加深了;他缺乏信心的操練,卻養成了對外人的偏見;事情發生之前他沒有禱告,事發之後,因著他心胸狹窄、謊話連篇,錯失作見證的大好時機。

神是公平和慈愛的
20:3 但夜間神來在夢中,對亞比米勒說,你是個死人哪,因為你取了那女人來,他原是別人的妻子。4 亞比米勒卻還沒有親近撒拉,他說:主阿,連有義的國你也要毀滅麼。5 那人豈不是自己對我說,他是我的妹子麼,就是女人也自己說,他是我的哥哥。我作這事,是心正手潔的。6神在夢中對他說,我知道你作這事是心中正直,我也攔阻了你,免得你得罪我,所以我不容你沾著她。7 現在你把這人的妻子歸還他,因為他是先知,他要為你禱告,使你存活,你若不歸還他,你當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創20: 3-7)

有個猶太故事提到亞伯拉罕如何改變他對外邦人的態度。有一次,當族長亞伯拉罕坐在他的帳棚門口,他看到一位疲倦的老人走近。亞伯拉罕起來,跑去迎接他,邀請他進入帳棚休息,但是老人拒絕他的邀請,說:「不必了,謝謝!我會在一棵樹下休息。」但是,在亞伯拉罕盛情邀請下,老人終於進入帳棚裡。

亞伯拉罕把羊奶、奶油、和剛烤好的餅擺在老人面前。陌生人吃得非常滿意。吃完後亞伯拉罕對他說:「讚美耶和華,天地的神,祂賜食物給祂所創造的人。」但是老人卻毫無表情地回答:「我不認識你的神,我只讚美我手所造的神!」

亞伯拉罕對老人講述神的偉大和慈愛。他極力地勸他說,他的偶像是死東西,並不能幫助他或拯救任何人。亞伯拉罕要他放棄偶像,歸信唯一的真神,為著每一天神所賜的來感謝祂。雖然亞伯拉罕誠懇請求,但是老人憤怒地說:「你怎麼這麼大膽對我說話,勸我放棄我的神!你和我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所以不要再強逼我,我不會聽!」亞伯拉罕十分氣憤,向他大聲吼道:「老人家,滾出我的帳棚!」老人沒有再說一句,就無聲地離開,消失在黑夜和沙漠之中。

當全能的神看到這一切,祂極其憤怒地站在亞伯拉罕面前問:「夜晚來見你的老人在哪?」亞伯拉罕回答:「他太頑固了。我勸他說,假如他相信祢,他會凡事順利。可是他拒絕聽我的話,所以我一生氣,將他趕出我的帳棚了。」然後神說:「你做的事,你考慮過後果了嗎?你想想,我是全能的創造者,然而我這麼多年一直容忍著這個老人的不信,我還給他穿和給他吃,供應他所有的需要。但是他到你家只是一個晚上,你卻不顧待客之禮,毫無同情心,將他趕到荒漠當中!」

亞伯拉罕一聽,跪在地上懇求神寬恕他的罪過。神說:「我不會寬恕你,除非你所惡待的老人饒恕了你!」亞伯拉罕立刻跑出他的帳棚,在沙漠中尋找了很久之後才找到那位老人。然後他跪在老人腳前,哭著請求他的饒恕。老人被亞伯拉罕的誠心所感動,就原諒他。
[iii]

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祂用同樣的眼光看待全人類,祂對他們有同樣的要求,祂給每個人機會,一條出路,來悔改。神不偏待人,祂悅納來自各國中的敬畏主、行義的人。(徒10: 34─35)

亞比米勒心底坦蕩,他沒有給亞伯拉罕或撒拉惹什麼麻煩。他並不固執,不是不悔改,也不是不知羞恥。而撒拉也不是以前在埃及受欺騙的她了(創12:19),如今她在騙局當中有分,她同意那個計畫,與丈夫一起欺騙亞比米勒,說亞伯拉罕是她的哥哥(5節)。神也沒有否認亞比米勒對自己的辯白,說他心正手潔(5,6節)。幸好,亞比米勒還沒有親近撒拉(4節),而且神也攔阻了他(4,6節)。這位外邦的王沒有親近撒拉,也沒有因此得罪神。亞比米勒不像面臨大災的埃及王(創12:17),他除了一場惡夢以外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他也不像法老王,需要調查他的麻煩是否從撒拉而來(創12:18),神直接向他指出危險在那裡。最後,亞比米勒謙卑地回答,積極地反應,並立即遵照神的指示去行。換句話說,救恩離這外邦國王並不遠。

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他人(無論是信或不信的人),這是新約中主要的教導之一。根據希臘文,有關「對待眾人」的教訓包括:留心去作眾人以為美的事(羅 12:17)、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來12:14)、向眾人行善(拉6:10)、尊敬眾人(彼前2:17)、愛眾人(帖前3:12)、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追求良善待眾人(帖前5:15),和向眾人大顯溫柔(多3:2)。

聖經教導信徒要效法、傳遞、活出神的憐憫(路6:36),甚至向那些懷疑者、挑戰者以及那些不承認神的存在、拒絕真理及福音的人,也是如此。猶大書 22至23節 說:「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保羅說:「主的僕人需要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2:25-26)。彼得也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2:12)

思念上面的事,幫助世上的人
20:11 亞伯拉罕說: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2 況且她也實在是我的妹子,她與我是同父異母,後來作了我的妻子。13 當神叫我離開父家飄流在外的時候,我對他說,我們無論走到甚麼地方,你可以對人說,他是我的哥哥。這就是你待我的恩典了。14 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15 亞比米勒又說:看哪,我的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隨意居住。16 又對撒拉說:我給你哥哥一千銀子,作為你在閤家人面前遮羞的,〔羞原文作眼〕你就在眾人面前沒有不是了。17 亞伯拉罕禱告神,神就醫好了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他們便能生育。18 因耶和華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緣故,已經使亞比米勒家中的婦人,不能生育。(創20:11-18)

有一名衛理公會的宣教士和佈道家史坦利.鍾斯(E. Stanley Jones,1884-1973),在印度宣教三十六年之後,有機會與印度之父甘地,這位他一直欽佩的人交了朋友,他甚至為這位印度最著名的人寫過一本傳記,書名叫《甘地:一個朋友的描寫》。鍾斯和甘地公開地、坦率地談論有關宗教、社會和政治的話題。

鍾斯和甘地第一次見面時,鍾斯問甘地一個直接的問題:「如何使基督教能夠成為印度民族生活的一部分,爲印度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你身為印度的領袖之一,可否告訴我,作為一個基督徒,要如何才能使這件事成真?」

甘地的答覆直接了當:「第一,我建議你們所有的基督徒、宣教士必須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來。第二,實踐你們的宗教而不要淡化或打折扣。第三,強調愛心並使它成爲你們工作的動力。第四,研究其他宗教,發現在他們的優點,以便可以順利地接觸他們。」
[iv]

亞伯拉罕終於可以向亞比米勒坦誠地說明了他心裏的想法。在埃及地,法老王曾像亞比米勒一樣要求他回答,他都沒有回答法老王(創12:18-20)。這位多國的父(羅4:17)對神的信心和對人的信任增加了,在第二次的騙局當中,他學到一個功課,那就是:誠實是上策。亞伯拉罕承認:「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11節)交代之後,事情好辦了,誤會得以化解,亞伯拉罕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此,他在基拉耳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創21:34),不像在埃及時短短停留。甚至他的兒子住在基拉耳,一直到被邀請離開為止(創26:16)。

他可以在基拉耳長期居住,理由是再明顯不過了:他沒有單顧自己,也考慮亞比米勒的益處;他縫補了破裂的關係,建立了穩定的友誼,改正了他過去的錯誤。亞伯拉罕坦率地告訴亞比米勒他的懼怕,承擔了他作丈夫的責任,並勇於面對欺騙所造成的後果。

亞伯拉罕的認罪使這事件有了轉機。突然間,亞比米勒開始善待亞伯拉罕。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亞比米勒甚至邀請亞伯拉罕隨意居住(14-15節)。亞伯拉罕在基拉耳轉變之前,他們的友誼是不可能建立的。除了僕婢和牛羊以外,亞比米勒也給亞伯拉罕一千銀子(16節)。畢竟,他在埃及一敗塗地。他被埃及法老趕走的時候,兩手空空,一無所獲。他的騙局被識破之前,亞伯拉罕在埃及還有所獲。在埃及,謊言被揭穿後,亞伯拉罕什麼也沒說,甚麼也沒作成,羞愧地離開;而這一次,他悔改認錯,也挽回了他的名聲。不像法老王不再相信亞伯拉罕,亞比米勒反而相信了認罪的亞伯拉罕,並爲亞伯拉罕提供住處,恢復了撒拉的好名聲,爲這整個事件作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結論:信徒是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太5:13-14)。你是否讓你的光在人的面前照耀,叫他人能看見你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在天上的父?別人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你做了什麼事;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你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和你有多少的知識。假如信徒在地上沒有任何的見證,談論天上的事又有什麼用處?有人說:「人不關心你知道多少,直到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多少。」你的言談舉止、行事爲人是否為基督做好見證?你是否做一盞明燈、做個好鄰居、做個模範公民?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USA Today 7/14/97
[iii] A Treasury of Jewish Folklore 456-57, ed. Nathan Ausubel.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48
[iv] Bill Moore, http://www.kyumc.org/discipleship/Discipleship_NetNews_10-00.html

英文版本:
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7-make-me-blessing-gen-20.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