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07

完全的愛勝恐懼 (出 1)「摩西系列之一」

摩西神的僕人
作者:葉福成
整理:高頌慈

摩西的一生活得滿有色彩,富有爭議又倍受讚揚。他是埃及的王子,律法的傳遞者 (約1:17) 和神盡忠的僕人(希3:2,5)。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 (強調神為主語於祂的主動),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一個比任何人更謙和的人(數12:3),他向百姓傳講神的話語,甚至在《新約聖經》裡出現,與耶穌談話(約9:31)。他亦是個詩人(出15:1-18,申32,詩90,啟15:3),歷史學家(數33:2)和一位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的先知(申34:10)。

出埃及記至申命記述說關於摩西個人被贖回的故事,以色列全國得著釋放的過程和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的實現。在曠野寄居生活後,以色列成了一個國家,神眼中的瞳人(數32:10)和他們敵人的一根刺。神滿有能力的將祂的主權彰顯在埃及,以色列和地上所有的民族中。

在這十五講的系列中,我們將會學習到一些個別的人名,民族和地點;體驗個人衝突,團體生活和國家的戰爭等各種挑戰;並且更多瞭解摩西的努力,以色列百姓的經歷和神對祂子民的期望。

完全的愛勝恐懼 (出 1:1-2:2)
科倫拜(Columbine)原本除了是天真的失落和終止之外,並不代表什麼。在 1999 年 4 月 20 日,兩名學生帶著散彈獵槍,半自動步槍和炸彈進入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中學,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位老師。然而,在這個慘劇中,學校學生和老師的勇氣、英勇和英雄般的行為帶給全國一個並不是所有一切都喪失的盼望。

弟弟克雷格‧斯科特和他姐姐拉結的故事感動了千萬的人。當時克雷格和他的非裔美籍朋友以賽亞正在圖書館裡,當他們聽到在走廊的槍聲時,克雷格立刻假裝死去並且逼切的禱告。但是當殺手看見以賽亞的時候,他們說一些種族歧視的話並當場射殺了他。

當殺手離開之後,克雷格扮演了一個成熟、超越他實際年齡的角色。他呼喚圖書館裡的人趕緊逃生。一旦逃出,他安慰在哭泣的學生並帶著他們一起為還在裡面的人禱告。但是在他的心底深處,克雷格有個極度空虛的感覺。原來斯科特不但是失去他的好朋友;當時的他並不知道,他也失去了他的姐姐,拉結‧喬依‧斯科特。

根據一份丹佛的報紙,拉結是個帶給周圍喜悅的人。有位同學說:「當她進入課室時,她正在經歷一些家庭的困難。但你不會察覺,因為她是那樣的閃亮。她不停的為神發光,她選擇愛惜生命。」一位朋友分享,「生命對拉結來說,就像一個大型遊樂園一樣。」一個計劃在八月份跟拉結分租一間公寓的室友說,「在各種方式中她挽救了我,她教我生命的價值,她教我愛惜所擁有的每一刻。」(April 25, 1999, “17-year-old girl 'shined for God at all times” http://denver.rockymountainnews.com/shooting/0425rach2.shtml)

在最糟的時期或困境,人會勇敢地面對這些挑戰。在出埃及記的前兩章中出現了一位殘酷的國王,一羣受壓迫的人和一些全為女性的英雄人物。記述一開始描寫了奴役的事情,並很快地轉到強迫性墮胎和嬰兒種族滅絕的慘劇。愛心,仁慈,和希望把暴力,殺戮和威脅消除。當以色列人在經歷滅絕的危險中,一些固執的婦女智勝了無情,頑固和殘忍的法老王。法老王覺得以色列是一個政治威脅,一種國家的危險和一個低等的民族。神賜福那些婦女、善待她們,因為她們所展現出的,並非懼怕,而是信心。

當信徒遇見不幸,敵意和災難中時,他們應該有什麼正面的反應,尤其當別人在生命危急時,必須依靠我們並需要我們關鍵性的協助時?

憐憫他人
1:8 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 1:9 對他的百姓說、看哪、這以色列民比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 1:10 來罷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後若遇甚麼爭戰的事、就連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出 1:8-10)

很久以前,一部叫「Elephant Man」《象人》的電影留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象人》是個有著畸形外表的人,因為他一半像人、一半像大象,就被迫在馬戲團中演出。雜技團的主人也因著象人扭曲的外形,從那些來看象人的群眾中賺了很多錢。

一個良善的外科醫生看見象人的痛苦生涯,把他從雜技團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帶他進入正常的社會並勸說普通老百姓接受他如一個普通人,而不是個野獸或怪物。《象人》受到歡迎的時間非常短暫;無法避免地,公眾把他當作一個動物或怪獸,覺得他可怕,奇怪且危險。

然而,當外科醫生更多認識這位帶著殘缺外表的象人,他卻比以往更堅決的要幫助他。他認識到這個殘障人不是怪胎,而是正常人,是個有名字,有個性和有夢想的人。他的名字是約瑟「Joseph Merrick」,他甚至是個有趣,敏銳和自負的人,而他的夢想乃是做個和一般人一樣的普通人。這位醫生不斷的勸導群眾不要給約瑟的外貌嚇壞了,帶約瑟參加許多社交活動,介紹他給上流社會的人認識,即使他只贏得極少數的欽佩者、朋友和改變看法的人。

害怕和無知使人被奴役,但是仁慈和同情會使人得釋放。同情是當看到他人的苦楚,無助或需要時,有同等的感覺,不平的心態和樂意的幫助。何等舜拉比「Samuel H. Holdenson」說,「仁慈」的定義是「在不安的人前無法保持平靜,在不舒適的人面前無法感到自在,在遇見處在困難中的鄰居時無法安心。」(Bits and Pieces 1/4/96)

以色列人面臨一個可怕的處境。他們全體成為奴隸-沒有一個人例外,他們沒有民族的自我認知。這樣看來,他們超過400 年的歷史會很快會在這一世代消失或終止。但是法老王的計劃不但使失敗且有反效果的成績。「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出1:7)。法老對以色列人的輕視加速了以色列國的成立,加快他們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的事件,並招致神的憤怒在自己身上、連累了他的國民和埃及遍地。其實,以色列人的數目,效忠和獨立並不是問題;法老王要為難、折磨並加害於他們的計劃才是問題所在(1:11,1:12)。法老王所使用來對待以色列人殘酷無情的方法令人厭惡。未來奴役制度在以色列人中間將會嚴格地被禁止(利25:43,46,53)。

以往的同情比近來的輕視有效得多。先前的國王和約瑟及以色列人以信任、友誼和尊重為基礎,建造了一種穩固的關係。兩個民族一同享有繁榮的生活百多年,超越了原先所期待的,帶給眾人歡愉。

不幸地,以前法老王所留下美好的遺產,埃及人的好意和存在於以色列人與埃及人之間的和諧被新的法老王的欺騙,畏懼和雄心給打碎。新的法老王認為他能改變歷史,控制事情和利用人民,但這位新王是在自我摧毀。以色列人越發「蔓延」-這個字的意思是爆發(1:12)。他們不僅僅在人數上,且在身份上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上都產生一個極大的突破。法老王的行為不但無法安撫他的畏懼;反而使他更加愁煩、倍受威脅(1:12)。暴君的恐懼心態不治,越限越深。

持守信念
1:15 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他們說、 1:16 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他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他存活。1:17 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1:18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來、說、你們為甚麼作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1:19 收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原文作活潑的〕收生婆還沒有到、他們已經生產了。1:20 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1:21 收生婆因為敬畏神、神便叫他們成立家室 (出1:15-21)

我曾有榮幸聽到荷蘭人約翰舒茲「John Scultz」,一位退休的宣道會宣教士,在我的教會所做的見證。當德國納粹在 1940 年入侵並佔領荷蘭有五年之久的時候,Scultz才十歲大,他的家人大膽的決定要協助猶太人躲起來,免得被德國兵抓到。當時猶太人的身分證都會特別被註明他們是「猶太人」,並且被強迫穿上黃色「大衛之星」的記號在他們的外套上。

一晚,所有在阿姆斯特丹猶太人區的猶太群眾全部被抓,被轉送到集中營。當時約翰的父親負責管理食物券,他時常拜訪彭柯麗「Corrie Ten Boom」的家庭,送食物配給的小冊子給他們做協助隱藏和保護猶太人的工作。

在 1944 年 2 月 29 日,約翰的父親在彭柯麗家庭的門口被德國兵扣留。雖然他把大部分的食物券放在他的內衣衫裡,但還有一些放在他的口袋裡。他立即假裝咳嗽並把食物券放入嘴中。當食物券軟化足夠後,他便把它們吞下。他可疑但聰明的行為導致他被監禁足足六個星期 (Stone Age Diary 1-4, John and Janine Schultz, Christian Publications)。

法老王在計畫控制以色列人的人口中召了兩個收生婆為他服務,但是她們拒絕與法老王合作。為什麼不呢?他們向誰效忠呢?誰給她們有堅定的膽量能違抗王命呢?他們的動力在於對神的負責,對人命的尊重和對自己良心的交待。

當然他們會懼怕法老王,但是他們更畏懼比法老王更有權威的那一位-就是 神。對神有個神性的敬畏是好事,會使人有一個更道德,更儆醒和更敬虔的生活。Pat Riley,湖人隊的前任教練,對他的隊友有這條規則:「你不使我丟臉,我就不讓你丟臉」(Magic Johnson, "My Life" 170)。

對那兩位收生婆來說,那牽引著她們的想法的因素是她們如何看待那些受害者,「她們存留男孩的性命」(出1:17)。收生婆不願意順從國王的緣故是因為她們覺得那些受害者只是男孩、只是孩童、只是嬰兒。聰明的收生婆在法老王面前很快地把主題轉到以色列女人,而不是以色列孩童(出1:19)。

最終,收生婆強烈地感覺到她們必須做正確,正義和道德的事,好讓她們在一天的結束時,可以睡的好並抬得起頭來。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叩門也不儆。」

不畏強權
2:1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 2:2 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出 2:1-2)

一個殘暴的丈夫要求他的妻子要符合他的嚴格的標準。作為一個妻子,母親和家庭主婦,她需要為他的丈夫做某些特定的事情。過了一段時間,她開始恨惡她的丈夫如同恨惡他丈夫所定的規則和各種條例。然後,有一天她的先生過世了,對她來說是個釋放。

不久後,她愛上一個人並和他結婚。她和她的新丈夫持續著像新婚一般的生活。她很樂意的為著先生的幸福擺上自己。一天,她偶然發現她前任丈夫以前寫給她的「該做」和「不該做」的單子。她驚訝地發現她對兩位的先生的照顧根本沒有什麼不同,分別在於新的丈夫沒有一次吩咐他需要這樣去做。

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壹4:18)持續地害怕無法帶給任何家庭或社會快樂,希望或和諧。

法老王命令了要毀滅所有希伯來人的男嬰,而如今另有兩位女士有勇氣抗拒他的命令,就是摩西的母親(出2:1-2)和法老王自己的女兒(出2:5)。

是什麼使摩西的母親和法老王的女兒能勝過她們的害怕?在電影「埃及王子」中,摩西的母親約基別(出6:20)在決定放棄她的寶寶時所說的話深深感動了我。她說:「我兒子,我沒任何可以給你的,除了這個讓你活下去的機會...」。

希伯來原文裡描述摩西的母親看到她的嬰孩是「俊美」的,就是在創世記第一章中神用來形容祂所創造的那個字-「好」。約基別的嬰孩是美麗的,無辜的和神所賜的。摩西的母親對法老王的警告不予理會,冒著生命危險隱藏她幼兒的下落,在河邊等待直到她的嬰孩得到安全。她無法抵抗嬰孩的魅力,也不能取代嬰孩的生命,更沒有後悔嬰孩的誕生。

法老王的女兒是另一個故事。她故意收養那希伯來人嬰孩,當摩西號啕大哭的時候,她就可憐他(出2:6)。嬰孩的哭聲搖動了她的心、也拆除了她心中的「牆。」希伯來文「可憐」也可以翻譯為「饒了」。她負責的一面和同情心不容許她叫出小孩來。法老王的女兒強烈地感覺到那嬰孩屬於她(出2:10)。畢竟,嬰孩是她所發現,餵養和撫育的。

最終的失敗者是法老王。他所怕和想盡辦法要阻止的事情-恐怕以色列人多起來-竟然發生了(出1:10),以色列民得以越發多起來(出1:12)、極其強盛(出1:20),全是法老王自己親手造成的。

結語:人生的勝利者是那些表現出信念,同情和勇氣的人。「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壞人作惡多端,但是神的子民被教導要能夠寬恕,祝福和救助。基督徒理當不怕參與-表達意見,堅定立場和拯救生命-當他們能夠產生影響力的時候,去改善不通的事並指出好的方向。活個更良善和健康的生活比持續活在懼怕,否認和黑暗中更為理想。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moses-pt-1-love-is-stronger-than-death.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