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7, 2007

哀慟的人有福了 (創 23)「亞伯拉罕系列之九」

哀慟的人有福了(創世記 23[i]

查理·布朗 — 有名的《花生漫畫》主角,每當感到受挫、進退兩難時,最能表達他心情的口頭禪就是:「Good Grief。」(好好哀慟一場!)[ii]

親人離世是最令人傷痛的事,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又是一個緩慢、痛苦、冗長的過程。《今日心理學》雜誌報導:維吉尼亞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關係密切的親人過世,是造成一個人憂鬱的最大因素。嚴重的疾病會使一個人的憂鬱風險增加 330%;離婚或分手導致不健康的風險是 1,130%;嚴重的婚姻問題會使風險升到1,400%;但是假如一個關係密切的親人去世,風險則會攀升到1,500%。
[iii]

亞伯拉罕和他相伴一世的妻子撒拉彼此深愛著對方。這段非比尋常的愛情故事會流芳百世。當亞伯拉罕要求他的妻子告訴外人,她是妹妹而不是妻子的時候,她乖乖照著丈夫的話去做了。當撒拉趕走使女夏甲(亞伯拉罕的第一兒子以實瑪利的母親)時,亞伯拉罕不情願地忍讓了。他們的愛情總算經過了諸多的考驗:路途遙遠又危險的迦南旅程、早期無子女的痛苦,甚至家庭內部日常的紛爭。他們的新婚是在迦勒底的吾珥與父親他拉一同度過的(創11:29);但在迦南,他們卻要學習自立,順利地適應當地的生活;以撒的出生終於使他們為人父母的夢想得以實現。這位多國之父(羅4:17)現在失去了妻子撒拉,這位信心之父內心作何感覺?沒有撒拉的生活將如何?他有能力繼續活下去嗎?他要如何紀念她?

哀傷並算是一件好事,但哀悼卻是一件好事!失去親愛的人可能使一個家庭面臨嚴重危機,但是對於家庭其他成員來說這不應該是世界末日。悲哀如何帶來助益呢?悲哀爲何能幫助我們忍受災難?我們該如何應付親人的過世?當其他人悲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應?

耐心地獨自流淚
23:1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2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創23:1-2)

容許他人為自己的失落而哭泣與傷痛,並不是件壞事。

著名的基督徒作家魯益師(C. S. Lewis)寫到:

「完全的愛是易受傷的。愛任何東西的時候,你的心肯定會發生扭曲,更容易受傷。如果你想確保它不受傷,你絕對不可用心去愛,甚至連一隻動物也不可以。要細心經營,小心護理,以免受牽連,把它自私地鎖在一個盒子裏,那裏漆黑、靜止、不透風,就絕不會破碎,反倒變得固若金湯。天堂之外唯一能使你免受愛這種危險東西的地方,就是地獄。
[iv]

亞伯拉罕為撒拉哀慟、哭號(2節)。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哭泣是個人對於傷心事的反映,而哀慟經常是在傳統的儀式中撕碎衣服、捶胸、或拉扯頭髮。聖經第一次記錄哀慟,最名顯的就是亞伯拉罕為妻子撒拉的哀慟。我們不知道亞伯拉罕哀慟多久,但是雅各的家人為著他們的父親哀慟了七天(創50:10)。

很多基督徒對於那些正處於哀傷或痛苦失落的人,不知該說什麼適當的話語。他們所說的話,經常反映了他們對傷痛存有負面的看法。對喪失親人的人,我們最普遍說的是:「別哭」、「不要自責」或「節哀順便」。出自善意的勸告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時間可以醫好一切」是不合適、不合時的。我所聽過最糟糕的安慰是「耶穌比你更需要他」。

勸告專欄作家阿碧(Dear Abby)對於如何關心那些傷心的人,提出了以下建議:「一個人如何應付傷痛是私人的事情。讓傷心的人自己先拿主意,如果他想要談話,鼓勵他多說話;如果他希望安靜地坐會兒,就不要打擾他。作爲朋友,應當打個電話,帶些食物,幫助他做些家務,及其他需要做的事。一個擁抱、握手、眼神讓他明白:『我在這裡,隨時可以幫助你』,這些要勝過千言萬語。」
[v]

哭泣、流淚是自然、健康和必要的。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城(St. Paul, Minnesota)眼睛和眼淚研究中心(Health Partners Dry Eye and Tear Research Center)的威廉輝醫生(William H. Frey)針對眼淚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眼淚由三個原因造成的 ─ 大部分源於悲哀,20%由於開心,0.5%則由憤怒而起。女人平均每個月哭五次,超過男人四倍。分別只有4% 的女人及高達45%的男人,說自己完全不會哭。對於哭泣的人,85% 的女人和 73% 的男人說他們哭泣之後,感覺好多了。女人憤怒時比較容易哭,但是發怒卻使男人壓抑他們的眼淚。
[vi]

眼淚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支撐下去,而不是使我們消沈。哭泣通常是健康的,在恢復的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哭泣能釋放悲傷的人,幫助他們儘早放下心事,而大哭之後有利於快速回復正常的生活。聖經沒有阻止人哭泣;帖撒羅尼迦前書40:13記載:「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問題不在「憂傷」,而是因爲沒有指望:「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羅馬書12:15還說: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耶穌在兩次特殊場合中,沒有控制自己的眼淚:一次為拉撒路的死(約11:35),另一次為耶路撒冷城(路19:41)。

耐心地向前走
23:12 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13 在他們面前對以弗崙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裡埋葬我的死人。14 以弗崙回答亞伯拉罕說:15 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甚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罷。16 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崙,照著他在赫人面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崙。(創23:12-16)

「社會再適應評估量表(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在大學心理學中是基本的課程。比較的清單當中,列舉了十二個造成重大壓力的因素,以及這些事如何影響生活,從低到最高的100分。最低的四個因素是:聖誕節,12分;與上司有麻煩,23分;與姻親不和及孩子長大離家,各29分;借貸款,30分。中間的四個中等的壓力因素是:轉行,36分;密友死亡,37分;懷孕,40分;退休,45分。四個壓力殺手是:失業,47分;結婚,50分;離婚,73分,配偶的死亡,達到最高點,100分。配偶的死亡是最難接受和處理的事。離了配偶的生活,不僅壓力最大,也是人生降到最低谷,極難調適。我曾聽過一個講員說一個失去太太的男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可能性會隨著太太離世,但是失去先生的太太卻往往能繼續活下去!

當心愛的人離世之後,那些存留的人如何順服神的指意?哭泣一陣子之後,亞伯拉罕站了起來(3節)。他沒有哭得使自己失去理智,也沒有哭壞了身體。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很快定意要往前行,而不是往後退;面對一切而不是逃避一切。撒拉雖然過世了,但是亞伯拉罕的目標、方向以及對生命的熱情沒有隨之減退。當然,他忍受了許多不眠之夜,度過了種種人生風浪,走過不少的寂寞低谷,因爲實在沒有甚麼比失去配偶更難受的了。生命走到低谷的時候,也就是出現轉機、開始向前走的時刻。他明白他還有許多事等著他去做,有許多人等著要見,總之有許多理由要繼續活下來。

為了撒拉、為了他們的兒子、為了自己,亞伯拉罕必須好好活下去。亞伯拉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一塊地來埋葬撒拉;有人要免費送他一塊地,但是他不願用一塊沒有付代價的土地來埋葬親愛的撒拉(5-6節)。雖然亞伯拉罕有很多僕人、牲畜及黃金,但是這是他平身第一次購買土地。是不是令人吃驚?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自己的不動産,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例外,以後他也並沒有爲任何的原因做不動産的投資,成為地產大亨。就是爲孩子也沒有過!他只買一塊地,來表示他對撒拉的愛。亞伯拉罕,實在來說,他仍然還算是吾珥人(創11:31),但是他想把撒拉埋葬在應許之地,靠近家人的地方,尤其要臨近他們年輕的兒子。

再者,亞伯拉罕必須爲以撒著想:以撒還沒有結婚(創 24:2)。亞伯拉罕必須確保以撒不會跟一個拜偶像的本地女孩結婚(創24:3)。爲此,他還要冒一個更大的風險:以撒可能返回他的老家吾珥(創24:6)!所以亞伯拉罕必須剛強、勇敢地面對。他不是惟一想念撒拉的人;以撒也同樣想念他的母親(創24:67)。其實,當以撒見了利百加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領她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創24:67)。只有當他們結婚以後,以撒纔得了安慰。

此時,亞伯拉罕還未到壽終正寢的時候,以撒結婚之後,亞伯拉罕獨自居住生活,而且他又娶了妻子,成立新的家庭,生了六個兒子,最後活到一百七十五歲(創25:1-7)。當他派他的僕人為以撒尋找新娘的時候,雖然亞伯拉罕年紀老邁(創24:1),但他並尚未臨到生命的終點(創25:7)。

耐心地向著目標努力
23:17 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崙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 18 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面前買妥的。(創23:17-18)

諾爾曼‧辛格(Norman E. Singer)拉比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故事:她的兒子離世了,她傷心地去找一位聖人,說:「你有甚麼神奇能力,可使我的兒子起死回生?」

他沒有打發她走,也沒有與她爭論,他說:「妳去一個從未發生過任何傷心事的家,取來一粒芥菜種給我。我們可以用它來除掉你生命中的悲傷。」那女人立刻去找那神奇的種子。

她首先來到一座輝煌的大廈,敲開門說:「我正在尋找一間沒有發生過悲劇的家庭。請問這裏是我要找的地方嗎?」他們告訴她:「你找錯地方了。」然後告訴她家中所發生的悲劇。女人自言自語:「除了我之外,誰還能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呢?」

她留下來安慰他們,然後繼續尋找一個沒有受過傷的家庭。但是無論她到何處,是農村,或是城市,她聽到一個接著一個不幸的故事。她就開始服事他們,反而忘記了自己要尋找神奇種子的事情。事實上,悲傷已經從她的生命中消失了。

失去親人之後,最大的挑戰就是在餘生,能活得有意義、有目標。

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曾說:「主啊,救我從絕望裏出來,若我還在絕望中,使我能為祢做一些和平的工作。」[vii]

亞伯拉罕沒有閑呆在家裡,或坐在搖椅上,過退休、隱居或遁世的生活。他從以弗崙那裡不單買了一塊田,還買了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17節)。他需要拿出鐵鏟、剪刀、切割機等等的工具;他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有許多的花需要種,有許多的草需要清除;何況還有那些野草,需要連根拔起或處理。

工作是一個挑戰,不是一個解藥,也不是一個靠山。工作可以幫助平靜和控制悲傷,但是不能挪去人的悲哀。工作是一個悲傷的人再次與世界、與別人接觸的出路,但不是逃避事情的藉口。工作是悲傷人的安慰,不是詛咒。工作能使一個人的頭腦、身體、精神都保持良好的狀況。

當然,亞伯拉罕 ─ 以他的年齡,財富,和當時的情況 ─ 只想做一些發洩情緒的事、一些私人的事情、一些理智的事。樹林是他隱藏的地方,田地是他散步的地方,山洞是他懷念的地方。大地、天空、安靜都會給他帶來安慰、休息,甚至讓他忘懷。

一位八十六歲的老人說:「我學習往前看。還有好書需要閱讀,日落需要觀看,朋友需要探訪,老狗需要一起散步」。
[viii]

結論:基督徒必須要正確面對死亡和虧損的危機。我們應容許死者離去、容許家人悲傷,並且讓自己好好活下去。你是否對悲傷者給太多好話、或企圖安慰的話,反而缺乏具體的陪伴與禱告?為死者哭泣不是爲尋求幫助或博得同情,而是愛心、情感的反映。聖經給我們盼望和安慰的確信:「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你活在當下或活在過去?你是否想太多過去的事,而不現實面對現在與未來?
[i] 本章由楊愛東整理。
[ii] “Good Grief”「好好哀慟一場!」有人另譯作:「我的天啊!」http://edu.qq.com/a/20050425/000080.htm
[iii] Psychology Today 11-12/95
[iv] Swindoll, The Quest For Character
[v] Quotable Quotations 166 Wheaton, IL: Victor Books, 1985
[vi] Los Angeles Times 3/10/97
[vii] Instrument of Thy Peace 41, Alan Paton,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68.
[viii] Live and Learn 159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9/abraham-pt-9-good-grief-gen-23.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