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尼 1)「尼希米系列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漠不關心,到全情投入(尼希米書1)
作者:葉福成
整理:賴正原

在班奈特(William J. Bennet )的著作「道德經」(The Book of Virtues)中,提及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III),如何在15世紀末期時失去他的王國。理查三世差派他的馬伕去吩咐鐵匠,要準備一匹作戰的馬,但是鐵匠因著幾天不停的供應國王全軍的需要,以致於再沒有鐵質可以用。但很幸運的,這鐵匠又找到一把鐵,足以造成四個馬蹄鐵,不過不幸的是,他釘了三個馬蹄鐵之後,卻又缺了一些東西。

當鐵匠告訴馬伕他缺一兩根釘子的時候,馬伕大聲說,「我告訴你,我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如今聽到小號的聲音。你不能用你其他所有的嗎?」,於是鐵匠不斷地告誡馬伕說,最後的馬蹄鐵是不如別的馬蹄鐵那麼可靠的喔。儘管如此,馬伕也敦促鐵匠要趕快完成任務,否則會經歷國王的憤怒。由於那次的戰爭很激烈,當理查王騎著馬,急者援助他士兵的時候,一個馬蹄鐵從他馬隻的馬蹄掉了。當然,那動物因著害怕就跌倒,接著就跑走了。

當一切都快失去的時候,國王瘋狂地在空中揮著他的劍,並大喊著他最後的一句話:「一匹馬!一匹馬!一匹馬換取了我的國度!」,也因那次的戰役,就產生了有名的順口溜:「因缺了一根釘子,馬蹄鐵就沒了, 因缺了一個馬蹄鐵,馬就沒了, 因缺了一匹馬,戰爭就沒了, 因缺了一場仗,一個王國就沒了, 這一切發生都因缺了一根馬蹄鐵釘子!」
(Adapted, The Book of Virtues 198-200, NY: Simon and Schuster, 1993)

有人說, 「『一』是神奇的數字」,亦有人云,「『一』是最孤單的數字。」

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被擄的145年之後,也是亞達薛西王統領時的中途(公元前 464-423)和耶穌誕生的四個半世紀前,一個有前途,並在皇宮事奉的官員,獲得了重建耶路撒冷城牆上的異象。他不是領導第一群被擄以色列百姓,歸回耶路撒冷的人; 以色列人被擄70年之後,王室的所羅巴伯才是率領第一組歸回流耶路撒冷的人(拉3:8),而祭司以斯拉是帶領下一組歸回的人(拉7:1)。但尼希米的獨特處,乃是他既不是王室,也不是一名祭司,他是一般人所說的,他一個專業人士,是一個義工和一個平信徒而已。他是一個宮庭的高級官員,因此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輕鬆的離開他的工作崗位,和放下一切事務,並且出國去旅行。再加上,巴比倫之外的生活對尼希米而言是一件搞不清楚的事;他是出生和長大於波斯的僑民。換句話說,他就像是今天典型的A.B.C華僑,或是1.5代的亞裔孩子。可是,有一天他的世界改變了。之前,他只不過是一個受過教育,被指使和被付於特權的人,但現在他是一個擁有力量,並得到啟示和實踐理想的人。

一個人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當神在使用一個勇敢,能幹並自願的人以先,會發生甚麼事呢?

以真情憐憫去取替冷漠
1:1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1:2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1:3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1:4 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說、(尼 1:1-4) 。

弗蘭克‧雷登(Frank Layden)在八十年代當了八年NBA猶他爵士隊的教練,他不厭其煩地激勵一個滿有天才但是沒有動力的籃球運動員。但最後,教練真的很生氣那球員的表現,和他的態度以及他的進步,爲此教練召見那位動機不明的球員到他的辦公室來深談。教練注目著那球員說:「孩子,你到底怎麼了?你是無知還是不在意呢? 」倦怠的球員回答說:「教練,我不知道,但我也不在乎!」 (Sports Illustrated , “They Said it!” 1990 Oxmoor House 26))

什麼是冷漠呢?冷漠就是沒感覺什麼,不重視什麼,並不在意什麼的心態。

在英格蘭,有人在牆上列了一個噴漆塗鴉(graffiti)的問題:「什麼是『冷漠』? 」但在這字的旁邊是另一個噴漆塗鴉的字:「誰管?」

冷漠就是尼祿(Nero)在西元64年焚燒羅馬城的反應,他假裝沒事發生,即便羅馬城市已燒了九天,並且羅馬十四地區的十個地區已被燒毀了。又儘管羅馬的三分之二已被剷平,而尼祿竟處在一個幾英里遠的清涼沿海地方,玩他的小提琴。歷史學家建議尼祿火燒城市,並將責任歸咎於基督教徒,以便他能在此建立一精心系列的宮殿。 http://www.pbs.org/wnet/secrets/case_rome/

當你聽到神的工作受到打擾,而人民的情況惡化,並且資源缺乏的時候,你有何反應呢?尼希米為著遙遠耶路撒冷的人們,流出他憐憫的眼淚,即便他是住在遙遠的巴比倫(4節)。他關心那些他沒見過、沒遇過或是不認識的人,雖然他並沒有見過或遇過這些人。也即便他離他們很遙遠,但他們卻近在他的心裡;他在乎和關心他們。他為此傷心和著急。憐憫就是有共同的激情,或是有聯合感受的意思。而此憐憫是聖經唯一次記載有「大難、受凌辱」,甚至是唯一次記載有「大受凌辱」的意思。更糟的是,此「大難」的原文是「大惡」,它不單單是指著「大難」,而是指著挫敗的意思,而「大受凌辱」的意思更是指著羞恥而說的。

憐憫是會使人感到不舒服的,因為當人感到不安寧,有痛苦,你的憐憫,也會使你不安靈和痛苦;當你見到一個痛心的人,你就會感到傷心;當他們遭受患難,你就會感到困擾,這就是憐憫。尼希米感受到難受,悲痛,和扎心。他被震撼了,他爲他的同胞痛心,並且流著眼淚以及感受到悲痛。因為他們寡不敵眾,並且被周圍的人欺負,他們被排斥和被鄙視,他們是被世界,遺忘和忽略的一群。這些被擄歸回剩下的猶太人,他們簡直是無幫助,無依靠,和無能力。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3節)。他們遭受敵人的襲擊,恥笑與分割,但是一個人 - 尼希米 – 他認知到,他感受到,和他關心到猶太人在將來所遭遇的危險。沒有人會保護,會同情或會支持他們以色列人。他們需要資金,資源和人才去重建本國,可是沒有人願意貸款給猶太人,因為這是高風險和不合宜的商業行為,甚至是金融和政治的自殺行為。

尼希米所提供的是什麼呢?他雖擁有金錢,地位和交際,但這些奉獻比不上他所貢獻的 –他所貢獻的乃是一顆憐憫的心,一顆黃金的心腸,一顆血肉的熱心,而不是一個鐵石,冷血或是剛硬的心腸。

憐憫是極重要的,但它本身卻是不足的。

以坦誠認罪去取替輕忽
1:5 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阿、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1:6 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1:7 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1:8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1:9 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1:10 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尼 1:5-10)

有一位青少年的母親,她曾埋怨的對我說,當她跟她的青少年兒子,在交談的時候,她兒子只有五種可能的話語來回答她。而他的答案是越來越短,和越來越不足,而且他話題的內容是越來越膚淺,並且是沒有挑戰。該少年的五個回答是:(1)「我不知道」,(2)「我想是吧」(3)「沒關係」,(4)「也許吧」,(5)「什麼?」

有一次她不耐煩地的說 「兒子,你的用字範圍只限於這五句話嗎?」結果她很失望,原來她的男孩還會再加上一句:「不。」

阿拉伯諺語說世界有四種人:
一是有見識的人,並且他曉得自己是有見識的人;他是智者,跟隨他!
二是有見識的人,但卻不曉得自己是有見識的人;他在睡覺,叫醒他!
三是沒見識的人,並且他曉得自己是沒見識的人;他很單純,去教他 !
四是沒見識的人,但卻不曉得自己是沒見識的人;他是傻瓜,躲開他!(7,700 Illustration # 7371)

尼希米三次向神承認他的無知。他的認罪的確令人注意與佩服,特別是在今天的政治氣候下,也包括在今天世界極模糊的內容或是無意義的言論下。尼希米第一次的供認是記載於第7節:「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他是唯一在聖經中採用「甚是邪惡」的人。在希伯來文要強調或是加強一個論點,就會使用兩次的重複字來表達。這是唯一原文兩次記載重複「邪惡」」的字,這是承認他們犯罪的嚴重性。希伯來語記載,「我們向你所行的是邪惡,邪惡。」請注意尼希米是用「我們」的人稱代名詞,而不是「他們」,他為過去掙扎,他與人民同認罪惡,並當自己是犯了罪的人,即便當以色列被擄的時候,他都還沒有出生。但這種態度是神所聆聽,所歡迎並且是被接受的。

尼希米第二次的認罪是在第9 節: 「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 」 尼希米抓緊神的應許,說神的子民無論在何方,還是做什麼或是如何的無助,只要悔改轉向祂,祂就會帶他們回去。認罪的意思並不是為自己過去所做的去過度打擊或傷痛它,而是要提醒自己目前可以做什麼來補救。先前,尼希米是以消極的措辭,來陳述是何人的過犯,是何人做了什麼,並且得罪誰(6節: 「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但現在,他是以積極的語言聲稱,改正是可行的,有什麼是可行的,並且誰是有能力可以來完成的(9節: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

最後, 尼希米訴諸於神的本意來寬恕,來救贖並且接受祂的百姓 -「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1 0節)。神赦免以色列人,乃是因為神和以色列的關係,有如神就是他們的救主, 君王和牧人的關係。沒有人比神更關心神自己的百姓了。

以真正委身去取替怠惰
1:11 主阿、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尼1:11)

一位富翁問他的牧師說,「為什麼大家都說我小氣,尤其是他們都知道,當我死了之後,就會把我所擁有的一切都給這教會啊」 ?

牧師回答說,「讓我告訴你豬和牛的故事吧。豬不受人的歡迎,而牛卻受人的敬愛。這事令豬很迷惑。豬對牛說,「人們提到你溫柔的個性和熱情的眼睛。他們認為你很棒,因為你每一天給他們牛奶和奶油。但我呢?我給他們我擁有的一切。我給他們燻肉和火腿。我又提供他們豬鬃作刷子。他們甚至醃我的蹄膀。然而,卻沒有人喜歡我。為什麼?」

牧師繼續說: 「你知不知道牛怎樣回答那問題?牛說,『那是因為我還活著的時候,就供應他們。」

尼希米的忽略和無知已經是很久了,但如今他已經從深沉的睡中醒來。他的委身被記載11節的下半節:「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

尼希米似乎正為眾人在祈求,然而他是為自己在祈求。他不是為神的眾僕人 (複數)蒙恩祈求,而是為一位僕人 (單數)的亨通而祈求。這一位「僕人」不是指著被擄歸回剩下的猶太人,而是他本人。他不是為先知們,祭司們還是智者們的出現,興起或是擴展而祈求。尼希米是渴望見到神的工作能從他,而不是沒有他來開始。他不是為別人祈求,而是為自己現今能亨通、能在王面前蒙恩。(11節)

偉大的改革者馬丁路德說:「祈禱好像是一切都依靠神,然後工作就如同一切都依靠自己。」

對尼希米而言,祈禱並非是智力的運動或是情緒的爆發,而是實際的行動。尼希米是一個非常繁忙而重要的人物。他是作王酒政的,是亞達薛西王信任的公僕和親近的顧問。有時,他自認沒有辦法離開職務,或踏出宮外。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事情有成,就要靠我!」你知不知道尼希米努力了多少的時間,在參與其各項長短期的事工嗎?短期的事工答案是52天( 尼6:15),但長期的委身卻是12年,請比較尼希米書 1:1 ,第一次開始記錄他的日期是(亞達薛西王二十年),而最後一個記錄他的行程是尼希米書13:6,當時是亞達薛西王三十二年,所以一共是12年。

結論:只要是以健康的方式和按聖經的原則,認罪會是一件好事;其實認罪不必要是誇張,是極端或是過度的陳訴才會有效。你是否仍然落入深度的睡眠還是精神昏迷的狀態呢?在教會,您是跟隨者還是睡覺者?你曉得神在世界各地所作的工作嗎?你是否知道人們需要神呢?你知道當你完全讓神引導時,神要大大用你嗎?你相信一個人可以作出不同的影響嗎?凡事都有盼望,因為我們的主是一個激勵人,差派人並且是救贖人的神。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5/nehemiah_6843.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