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我是誰?(斯 4)「以斯帖系列之四」

我是誰?(以斯帖記 4)
作者:葉福成
整理:劉富誠

當露西和查利·布朗走路的時候,露西問:「查利,我們為什麼活在這世界裡呢?」查利·布朗給了一個最簡單的答案:「為著讓大家更開心啊!」露西停下來反思:「我好像沒做過什麼令人特別高興的事。當然,也沒有人做過任何令我高興的事情。我發現有人沒有做他應做的工作!」

回家的時候露西問她弟弟萊納斯Linus有關他的見解:「查利·布朗說我們活在這世界的裡由乃是為著讓大家更開心。」萊納斯感到很驚訝的說,「這真的是我們活在這世界的目的嗎?那我想我最好開始做些好事。我真不喜歡被送出去!」

露西激動的回去找查利·布朗,要看他是否改變了想法。她說:「查利,我對你所說的人生目標的看法有興趣。我們活在這世界的裡由乃是為著讓大家更開心?」查利·布朗再次申明:「對啊!」這時露西終於提出了仍舊煩擾她的問題:「那其他人又為什麼而活呢?」

如今的以斯帖應該對生命沒有什麼怨言。當她失去父母時,年長的表哥末底改照顧她,供應她的需要和保護她的安危。而現在,她住在皇宮的城堡理當第一夫人,擁有眾多的女傭和僕人,是波斯和瑪代帝國的女王。當她成功後,面臨的第一個大試驗就是聽到猶太人一夜出現的危機和她的家人面對的困境。在這裡我們看到亞哈隨魯佔了第 1 章的故事,末底改出現在第2章,第 3 章中介紹了哈曼。第 4 章我們才看見以斯帖當了主角和女主人,並展示了她的偉大和個性。她有什麼光彩的表現呢?她最燦爛的時光不是贏取榮冠,成為王后,享受富貴榮華或令自己更年輕,更美麗更出色,而是要做一個因有良好品德而活的更有意義的人‧

記得你從那裏來4:1 末底改知道所作的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4:2 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4:3 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4:4 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他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

一位著名的蘇格蘭教會的領袖曾經問偉大的中國傳教士戴德生,也就是中國內地會的創始者(現在的 OMF) , 說:「你必知道神會大大的興起內地會的工作。我想沒有任何人會比你擁有更大的榮譽。」

戴德生安靜地回答說:「我想不是這樣。我相信神一定是一直在尋找一個夠微小和軟弱的人,以便一切的榮耀可以屬他,所以才找到我。」
http://worldinvisible.com/library/hudsontaylor/hudsontaylorv2/hudsontaylorv218.htm

念舊的以斯帖記得她的根源和背景。成功沒改變她的觀念和思想。雖然她不能出宮,但她很有技巧地與她家人保持聯絡和接觸。孤兒的王后並沒有忘記她從哪裡來;她跟家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和感情。她欣賞別人為她做的犧牲,如時間,關懷和指導 - 以便她可以發展和成全她的潛能。幫她的人樂意在幕後隱藏和觀看並拒絕從她的成功和身上獲任何利益和好處,沒有向她要一棟房子,一塊地或一官半職。他們的獎賞就是她的健康無事和幸福。

她聽到的消息越來越不利了。全地有混亂,不安和哭泣的聲音。騷動,恐怖和眼淚無處不在。她聽說街上有痛苦,懼怕和逼迫,其矛全指著猶太人的頭。如中國人文化,穿麻衣代表死亡和哀哭。

「痛哭」的原文字 (1節) 是「哭一場哭。」這是聖經的第一次也是唯一出現的;正常的聖經哭泣是「大聲哭號」,特別是大聲發出的聲音和哭泣(撒下 19:4,尼 9:4,結11:13),但是末底改傷心到沒發出聲音;他是哭泣不止。末底改的哭泣跟別人的不同。他沒有大聲喊叫或說出他的冤屈,而是低聲無語和沉默無言的哭泣。他雖沒有廣播或宣傳他的悲哀,但是他必定是哭到沒眼淚。

聖經中戲劇性的哭泣乃是「大聲哭號」(撒下 19:4,尼 9:4,結11:13),但是末底改如今「痛哭哀號」 (1節),或原文的「『苦與大哭』一場」,是聖經第一次形容哭泣為「苦」的。起初,除了以斯帖,沒人知道他為什麼在朝門前。他不是尋死而是求幫助和解答。希伯來文記載19 次的「哀號」,這一節是聖經唯一次形容為「苦」或「大」的。

第3節的「悲哀」的原文字出現24次在聖經,但是「『大大』悲哀」只出現兩次,另外一次是陳述埃及人為雅各的大哀哭 (創 50:11) 。然後第3節的「哀號」如同野狗呼號(彌 1:8) 。以斯帖被她所看見和聽見有關末底改和以色列的苦楚和悲痛的事所感動和感染了。

記得誰曾陪伴你4:4 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他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4:5 以斯帖就把王所派伺候他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召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要知道這是甚麼事、是甚麼緣故.4:6 於是哈他革出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末底改.4:7 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並哈曼為滅絕猶大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4:8 又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他說明、並囑咐他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美國職籃聯盟賽密爾瓦基公鹿(Milwaukee Bucks)隊中的球員瑞德Michael Redd,是在 2000 年(第一年球員選秀)所選的第34 號球員,雖然他只是剛好被選中,但兩年後他就簽了多年的合同並且買了一棟房子給他的父母親。自從參加職業賽起,瑞德就開始他的十一奉獻。兩三年後因他是密爾瓦基公鹿球隊的第一得分者(23.0分, NBA 第11 名),瑞德再簽了一張六年九千一百萬美元的合約。然而他的爸爸再也想像不到接下來他兒子要買給他的禮物。

瑞德的父親詹姆斯,星期一到星期五在 百事可樂上班,星期天在教會服事。後來讀神學院成為牧師。在 1991 年他創辦一間教會,每星期天向 25 個人傳道,是在一個商場聚會,後來詹姆斯將他的會眾搬到地下室聚會。詹姆斯說,有一天,他們必會提高到地面上聚會的。

瑞德給他父親一個大的驚喜就是他買了一間可以坐500人,價值幾百萬美元的教會送給他。原來,十幾歲青少年時的瑞德曾經對他的父親說,「爸爸,如果我加入美國職籃時我會給你和媽媽一棟新房子和一間新教會。」

詹姆斯牧師說他不相信美夢成真了。年長的牧師說,「有時我會抹乾眼淚」但是瑞德嘲弄他的父親說,「他不相信我會這樣做。我對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神給我生命。我只是回饋祂所賜的。那是我最少能做到的,買一間教會。這是我最少能做到的。」

以斯帖聽到末底改的悲傷和痛苦時有很戲劇性的反應。她「甚是憂愁」(4節),不僅是「憂愁。」這原文字出現61次在聖經中但是這是唯一次被翻譯為「憂愁」的。這字最常見的中文翻譯是「疼痛」(6次),「震動」(4次),「劬勞」(3次)和「射傷」(3次),但是最劇烈的翻譯乃是描述女人生產的痛苦。

最少十次,這字形容女人生育和嬰兒誕生時的痛苦( 賽13:8「產難的婦人」,23:4「生產」,26:17-18「臨產疼痛」及「懷孕疼痛」, 45:10「產的」,51:2「生養」,54:1「產難」,66:7「劬勞、就生產」,66:8「生」,彌 4:10「女子的疼痛」 )。而且以斯帖的痛苦是比正常的分娩的懷孕和生育更利害和辛苦,因為她「甚是憂愁」(4節) ,不僅是「憂愁」。科爾和戴理茲Keil and Delitzsch說她的疼痛是「抽搐的悲痛,被悲傷的痛苦抓住。」以斯帖沒有隱藏她對末底改的尊敬,關心和感情。若非末底改的照顧,她只是個普通的孤兒,一個統計數值。末底改的傷心就是她的傷心事,且是更難受的。她分擔了他的悲痛,不安和驚慌。

所以斯帖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但是他拒絕所有的衣服,安慰,和同伴,直到以斯帖願意更投入這事件,表明立場和盡她責任。事實上以斯帖不以他親戚為恥也沒有對他不滿,更不認為末底改是麻煩,負擔,或拖累。末底改刺激以斯帖出面,參與和調查,直到她知道這是甚麼事、是為甚麼緣故(5節)。末底改的計畫成功了。有人說,「90%關懷是願意參與。」

記得你人生目的4:9 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4:10 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4:11 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4:12 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4:13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4:14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4:15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4:16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喫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罷。4:17 於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貴格會歷史學家,神學家和哲學家佐恩斯(Rufus Jones),在他的自傳中,講過有關他小孩時所發生的一件扭轉他成為一個偉大人士的事件。有一天他的父母出外時告訴他要留在家裡並整理一小塊種蘿蔔的土地。他剛剛開工時,便有一些朋友來勸他跟他們一起去釣魚,並他們保證會幫助他整理花園。但是,如每個漁夫所經歷的,他們一釣魚就幾乎失去了時間的觀念 - 尤其是如果魚不斷的釣上來。

當年輕的佐恩斯終於在天黑回家時,他母親在等著他。她安靜地領他到他的房間。他知道他該得到的是什麼,所以他沒有講一句藉口的話。他寫,「可是,有一個奇蹟發生了。母親只把我放在一張椅子,跪下,並把她的手放在我身上,開始對神說關於她對我生命的夢想。她描述她所期望的小孩和人物的畫像。她向神述說她一路對我的要求,然後說我如何令她失望。『神啊!」她祈禱。「請使用我這個男孩使他成為祢所計畫中的那個男孩和男人。」然後她彎腰親我一下並沉默離開我而去。」(James A. Carpenter, The Minister’s Manual: 1985,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4, 238).

以某個角度來說,以斯帖只是一個嬌妻;她並不需要知道太多,或說或做太多。直到第 4 章的結束她只說了她第一次的對話,而且只是一節(16節)。直到書卷的下半,對這本以她名字為書名的書來說,她的對白和角色實在太有限和也太少了。末底改不是指責而是說關心及警告以斯帖的話。提醒以斯帖安全的在宮殿躲避和隱藏是暫時性的。遲早敵人會發現和追問她的背景和身分。那時她要付的代價就大了。她的家人正在危急的處境。每個與她有關係和聯繫的人都會有危險,包括她的小孩,假如她做了母親。因為猶太人是母系社會的。

末底改並沒有要求以斯帖做她所不能夠做到的事。他沒有令她為難,也沒有利用她的身分或給她添麻煩。起初,以斯帖還好像只是一個傀儡。但第17節被稱讚是一個面臨危險卻能醒悟並顯出成熟和勇氣的人。「吩咐」(17節) 的原文字有豐富的背景。此字第一次出現在第二章中描述末底改「囑咐」(或「吩咐」的原文字,)以斯帖不可讓人知道她的宗族背景 (斯 2:10 ),所以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做(斯 2:20 )。下一次,我們看到她來來往往的「吩咐」臣僕去見末底改 (斯 4:5, 10)。如今,相反的是末底改反而照著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以斯帖已經成了負責任,成熟和充滿智慧的成年人,現在是她在吩咐人而不再是依靠別人(包括末底改的吩咐)去做。

王后要求其他人為她禁食禱告。勇氣若沒有禱告是無用和失敗的。有趣的是以斯帖沒有要他們繼續哭泣。他們已經哭夠了。現在他們最需要的是儲蓄他們的力量,因為他們要禁食三晝三夜、不喫不喝。最初的流淚是好的,但是如今他們必須克服眼淚。請留意,經文中沒提及以斯帖的眼淚,哭泣或哀號。經文覺得最重要不是記錄她的哭泣或者她的軟弱;重要的是使用她的理智,成為平靜和穩定的那一位。

以斯帖也可能遭遇像到王后瓦實提一樣的結果,沒有任何對話就消失在經文中。她人生的目標不只是要做王后;那只是她的地位。成年的以斯帖可以把自己的一生限制在一張漂亮的臉孔上,做王宮的裝飾品和象徵。可是她選擇的目標乃是要榮耀神,做神的僕人和完成祂的旨意,活出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結論:神放我們在這世界並非只為著活出自己的美夢,享受舒服的人生。祂想要我們為祂作見證,關心並影響他人。你是否盡了你該做的部份和責任?你是否為他人犧牲並堅持你的立場?你是否擁有說服的勇氣,真摯的信念,持守真理的熱情,確據的信心,以及在這世代能有勝過試驗為真理去作戰的把握?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5/who-am-i-est-2.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