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6, 2007

事恆常在變(尼 2)「尼希米系列之三」

事恆常在變 -- 從志願到進步(尼希米書 2:11-20)
作者:葉福成
整理:楊平

「Braveheart」(英雄本色)的電影提及蘇格蘭在14世紀從英格蘭獨立的掙扎。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試圖說服蘇格蘭的貴族們去停止跟英格蘭連結,團結蘇格蘭分裂的氏族和引導他們反抗無情的英格蘭王長小腿愛德華一世(Edward I the Longshanks )以及英格蘭軍隊。藉著蘇格蘭貴族和氏族的共同努力是他們爭取自由的唯一機會,但是那些貴族常得到英格蘭王的賄賂。

有一次,這通常自私的貴族反常地表示團結在華勒斯的領導之下去作戰。漢米許(Hamish),華勒斯的童年朋友和忠實的幫手,懷疑貴族們被英格蘭王收買去出賣華勒斯,並懇求地向華勒斯說:「這是個陷阱。你瞎了嗎?」華勒斯現實地回答,「你看看我們。我們必須要嘗試。我們不能單獨成事。跟貴族合併是為我們的人民的唯一希望。」華勒斯接著問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你知道如果我們不採取這樣的機會,會發生什麼嗎?」漢米許在絕望中喊著說,「什麼會發生? 」華勒斯悄悄地但堅定地回答他正在生氣的朋友說:「什麼也不會發生!」

改變事情通常是緩慢的,往往是很困難的,但總是難免的。三個論點有關改變是要在心思中守住的。首先,「若未壞,就不要修理」(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第二,只有濕了尿布的嬰兒才歡迎改換。第三,在生命中唯一的常態就是改變。如果沒有改變,就沒有突破,沒有進展就沒有超前。有人說, 「若你繼續做你一直做的東西,你會不斷得到你總是得到的東西!」

尼希米是一名祈禱的人和蒙主喜悅的人。他在第一章三次在神面前偉大地認罪。在第二章,他回答亞達薛西王三個尖銳的問題使王覺得滿意。他顯示他已做好準備。但是你如何告訴其他人有關個人的異象或宣布一個集團計劃?要改變事情,要說服別人接受改變,並使他們願意協助和配合這類改變?尼希米面對耶路撒冷的居民和領導人 - 祭司、貴冑、官長,並告訴他們神如何有力地復興他,以及神如何將重建該城的願望放在他心中。中國人說,「開始容易,維持困難」。

我們必要有什麼準備才能使改變發生?我們如何使他人準備好去改變?為什麼改變不僅僅是口說,而是艱難的工作?

未開始,先經歷和檢查事情
2:11 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裡住了三日。2:12 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作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扣在我那裡。2:13 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龍〕、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2:14 我又往前、到了泉門、和王池.但所騎的牲口沒有地方過去。2:15 於是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2:16 我往那裡去、我作甚麼事、官長都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作工的人。( 尼 2:11-16 )
1998年我初次去河濱縣 (離開洛杉磯一小時的路程) 牧會時,我發現教會必須有些外在的改變,以準備歡迎來賓和拜訪者。改變勢在必行。該教會的地點是在一個低收入區。因為教會缺少詩歌本,會眾就用兩本不同的詩歌本唱同一首詩 -因此次序表會登兩個不同的詩歌號碼。此外, 在敬拜時五隻或六隻蒼蠅往往圍繞著主餐的桌子,展示牠們的空中技巧和另人厭煩的飛翔。

最難處理的是男士廁所。這個小鎮教會的廁所有嚴重的問題。多年來,一長虛薄的窗簾,而不是一個木門,當作廁所的門。此外,小便池還留下一些黃色的直線。

美化的改變是需要的。我們買了全新的詩歌本,替代舊的詩歌本。董事會副主席親自更換了一個廁所大門並安置了木門。我用強力的除去石灰劑把小便池的黃線洗走。為了有好的觀瞻,我們就換了大堂和嬰兒說的地毯,因此蒼蠅沒有原因回來。一個狂喜的董事會成員分享著,我只花了短短的一年使教會有了像是五年的改進。

我很欣賞尼希米。極大部分是他渴望去幫助這重建城牆的計劃,他是很實際的人,他能做也能不去做它,他能參與或是能反對該計劃,以及他能很好的開始並完成一個工程。到了耶路撒冷並且休息了三天之後(11節),尼希米自己處理該工作並使該工作往前進展。他騎著牲扣和下路走(12,15節),仔細調查有什麼通路和路障(14節),並保持安靜,有需要時才說話(16節)。他親自察看這受損的城市、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的狀況,自己先經歷這毀壞和不滿意。

尼希米檢查這些範圍,其情況並最後針對突發情況。首先,尼希米確定他曉得這些範圍 – 各地方的名稱(1 3節),立即的需要和該地的特性。他當夜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13節) 。隨後,他研究見城牆與城門的情況(13節)。它破壞的程度如何?它的範圍有多廣闊?如何達到地方?

最後,尼希米檢查針對突發事件。他發現他所騎的牲口沒有辦法過泉門、和王池(14節);只有行人才能經過,因此沒有牲畜的幫忙,工作會更複雜。

耶穌說:「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 」(路14:28-30 )中國人說,「有勇無智。」

要發言,必鼓勵和感動別人
2:17 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罷、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2:18 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罷。於是他們奮勇作這善工。(尼 2:17-18)

一個平凡的老師,一個好老師,一個優秀的老師,和一個偉大的老師有什麼分別?威廉亞瑟沃德(William Arthur Ward)說:「一個平凡的老師教導,一個好的老師解釋,一個優秀的老師展示,但一個偉大的老師激勵人。」(Bits and Pieces )

我所聽過其中最令人鼓舞的一句話是出於一個才十幾歲的溜冰選手。拿俄米納莉南(Naomi Nari Nam)祇十三歲並且另人感動的是當她於1999年的美國全國花式滑冰比賽時得了第二名(僅次於關穎珊)。她向電視觀眾透露是什麼激勵她使她得到令人驚異的名次,在眾多更有經驗,有技術,和成熟的選手中。拿俄米說,她很崇拜關穎珊(Michelle Kwan)並佩服李萍斯基(Tara Lipinski)在奧運的表演。看完倆位的決鬥之後,當時還年幼的選手在練習時無數次提醒自己這六個字:「有天,可能是我!」(One day that could be me! )

尼希米說了什麼,而獲得以色列人的合作,贏得他們的尊重和保持他門重建耶路撒冷圍牆的工作?他如何說它呢?為什麼它是有效呢?尼希米用他的計劃說服他們,拉他們到他這一邊來,並做他所教導的。

尼希米以再次提及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來說服百姓事情的不利與耶路撒冷的荒涼(17,13,3,1:3節)。 他決定這改變的基本規則:不滿意的因素。要改變,人必須對目前的狀況感到不容易,不滿,並不容忍。所以尼希米誠實地告訴他們情況有多糟,多被忽視和多麼不能被接受。(節17 )

然後,為了不疏遠他人或觸怒他們,埋怨或責備別人的忽略,使他們不好意思或感到不足,尼希米拉他們到他這一邊來藉著邀請他們參與重建的計畫。請留意尼希米在2:17所用的人稱代名詞:「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罷、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他採用「我們」,決不是「我」。尼希米認為自己是內部的人,他們之間的人,把自己放在他們的位置上。

最後, 尼希米藉著告訴以色列人他回來所冒的風險來激勵他們(18節):他如何將他的事業放在危險中去跟隨神,如何有一天王開始了交談,以及他如何得到王的理解,允許和幫助。

為成功,定付出和擺上艱辛
2:19 但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亞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作甚麼呢.要背叛王麼。2:20 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紀念。( 尼 2:19-20 )

一位美國印第安人講述一個印第安勇士找到一隻鷹蛋,然後把它放在一個草原雞的巢裏。該小鷹跟著其他小雞出生並且與牠門成長起來的。

終其一生,這隻被錯養的鷹認為牠自己是一隻草原雞,做草原雞所做的,牠劃開泥土找尋種子和昆蟲去吃。牠叫著的聲音如雞一樣。牠飛著的姿態如雞一樣,牠張開翅旁和動用其羽毛,但只能離開地面不超過幾尺高。畢竟,這是草原雞所飛行的樣式。

好幾年一下過去,這隻被錯養的鷹變得非常老了。有一天,牠看到一個宏偉的鳥高高的在無雲的空中,盤旋在強勁的氣流上顯出優雅莊嚴,牠向上飛翔幾乎未曾振動那強有力的金色翅膀。

這隻被錯養的鷹問附近一隻雞:「多麼美麗的鳥!牠是什麼?」

雞回答:「那是一隻鷹-飛鳥之王,但你想都不要想。你永遠無法像牠一樣的。」

因此這隻被錯養像雞的鷹永不再想它。並且這鹰終其一生是怎麼想牠自己的呢?到牠離世那天,還認為自己是一隻草原雞。(Bits and Pieces 9/14/95)

基督徒們,我們該生活像老鷹而不像隻雞。向上飛行,不要在土地挖泥;在天滑翅,不是在地匍匐以及實際飛行,不要僅僅展翅。

當尼希米還沒有機會展開他的擴建工程之前,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亞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及藐視他。尼希米知道這障礙,挫折和麻煩是可預料的,並且他不讓這些事情攔阻他開始和完成其工作。他是比以前更下決心去維持它。

尼希米被激勵不是因著口號而是因著堅信,它的根基是三條希伯來感人的片語:「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要起來並建造」,「你們卻…無分、無權、無紀念」 。 (20節 )

在第三章中,管理者 (3:9,12,17) 和平民,男孩以及女孩 (3:12),祭司和商人(3:32)表現在力量方面、在合一方面以及在希望方面。他們工作肩並著肩,爬上爬下,並修理內側和外側。每個人都做自己的部份。有些單獨工作,有些群體工作,有些家庭或家族一同工作。沒有人認為自己不重要,工作少一點或睡眠少一點。他們運用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讓事情得以完成。他們互相依賴。「其次」的原文出現16次在第3章裡。提哥亞人做了雙倍工作(3:5, 27)。祭司( 3:1,22,28),作香的(3:8),利未人(3:17),尼提寧(3:26),銀匠與商人(3:31-32 )都學到新的技巧,並成為手藝精巧的人。即使高貴的女士(3:12),也一同工作。

為什麼尼希米和以色列人拒絕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單獨工作?因為依靠外人,陌生人和旁觀者會帶來的麻煩更多於好處,因為會注入有問題的動機,方法和任務。

結論:死亡,收稅和改變是生命三個確實的事情。事物,人員以及情況的改變從一時到另一時,從一地到另一地,以及從一情況到另一情況。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迪士尼的前任總裁說, 「每個人都需要每七年更新自己一次,否則他們會陳腐。」改變不須是廣泛的,高代價的的,或即時的,但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健康的和連續不斷的。你有沒有考慮在你人生做一些妥當的改變,也許在你的家庭中,或者在你的教會中?你是否激勵他人向好的方向改變?你是否計算改變的代價?你是否以身作則?

英文版本:http://o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5/n.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